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德黑兰会议的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德黑兰会议的时间的知识,包括德黑兰宣言对中国的意义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 二战中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内容以及时间
-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及颁布时间
- 德黑兰会议时间
-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二战期间,美英苏 德黑兰会议具体时间要年月日的
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2、与会国:中华民国、英国、美国
4、针对对象:日本。开罗会议为中国领土完整奠定基础。宣言指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之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5、背景: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华民国 *** 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
10月28日,在莫斯科3国外长会议期间,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莫斯科会议至今进行甚速,极望其结果得有裨于各方,余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罗斯福强调:“余知阁下不欲久离贵国,但现时远行,对余甚为适宜。余正期望与阁下相见,因余信有多数问题,惟有吾人面觌,方能得圆满之解决。”
11月2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9日,罗斯福正式电邀蒋介石于21日抵达开罗。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将“藉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
1943年11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出席了开罗会议,担任蒋介石的翻译。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宣告:战后,日本必须将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
6、影响:开罗会议是中国自 *** 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之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
在1943年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重返开罗,美英间对于缅甸作战问题发生激烈地争论。1943年12月4日会议开始以后,丘吉尔要求把反攻缅甸的力量抽调用于强欧洲第二战场的“霸王”行动。
罗斯福自称“倔强地像一头骡子似的”同丘吉尔发生争执,指出美、英对中国负有道义上的义务,没有理由放弃在缅甸的两栖作战,但“英国人根本不愿进行这场战役,我没有办法使他们点头”。罗斯福为了保持英美间的一致,不得不收回对蒋介石的保证。
12月7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明由于准备1944年夏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需要大量登陆艇,就难以在孟加拉湾发动两栖作战了。这实际上意味着在之一次开罗会议制定的3国联合作战计划已告失败。
1、时间: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4、背景:1943年7月,美国总计罗斯福建议斯大林筹组双边会晤。8月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致函斯大林,建议在英国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筹办三方会晤。斯大林把自己要“将两国代表会议……变成三国代表会议”的想法告诉了罗斯福和丘吉尔。
他建议将会晤地点定在阿斯特拉罕或阿尔汉格尔斯克。正在参加魁北克会议的丘吉尔和罗斯福于8月19日共同致函斯大林,除强调了三方会晤的重要性外,提出以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作为三巨头会晤的地点。斯大林在复信中对三巨头会晤的重要性表示了肯定,但提出,在苏联军队与“希特勒主力展开极为紧张战斗”之际,他不能前往费尔班克斯这样遥远的地点。
之后,罗斯福又提出于11月15日至12月15日之间在北非举行三巨头会晤的设想。斯大林在复信中指出,将三巨头的会期定为11月至12月之间是可以接受的,“至于会晤的地点,指定在三国都设有代表处的一个国家如伊朗就比较合适。”这样,有关在伊朗举行三巨头会晤的建议被首次提了出来。
两天以后,丘吉尔复函同意出席德黑兰会议。丘吉尔提出了要用古希腊“埃夫里卡”一词(意即“我发现了”)作为这一行动的代号,以“开罗-3”代替“德黑兰”。可是,罗斯福却搬出美国宪法的某些条文和会议所面临的使命,反对把德黑兰作为召开三国代表会议的地点。
他建议以开罗或前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取代德黑兰。罗斯福热情地向斯大林提出把停泊在地中海东部某一港口的美国军舰作为会晤场所,而对外则称在巴格达近郊举行会议,会晤日期定为11月20-25日。斯大林同意会晤日期的安排。为了能通过 *** 和电报继续指挥红军的军事战役,他坚持会议应在德黑兰召开。
10月底,罗斯福又给斯大林发了一封信函,继续坚持会议应在巴格达附近的阿斯马拉、安卡拉或巴士拉,以及在波斯湾沿岸召开。斯大林表示,他将不能亲临在德黑兰以外的地方举行的会议,但他可向任何地点派遣自己的代表。罗斯福这时让步了,同意在德黑兰举行三巨头会晤。
5、影响:德黑兰会议和《德黑兰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首先,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之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也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6、针对对象:德国。会议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
1、时间: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
4、针对对象: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
5、背景:1944年,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积极”地准备着。
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
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
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 *** )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美国的军事领袖们在筹划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作最后的进攻,以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的时候,都迫切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以便牵制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的军队,使之不能增援日本本土诸岛的作战。正是怀着这样迫切的心情,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如期前往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参加即将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
6、影响: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
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 *** 并与流亡 *** 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归苏联。
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1、时间: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
4、针对对象: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
5、背景:波茨坦会议的背景是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6、影响:波茨坦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并就战后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从而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会上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反映了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随着战争的结束,新的矛盾,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又重新上升为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从而成为战后一段时期内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 *** 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 *** 的决定,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更是绥靖政策又一次发展到 *** 的标志。同时也通常被看成冷战的标志。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它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取得了相互谅解,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一定的安排。但是,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 *** 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 *** 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
二、二战中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内容以及时间
1.开罗会议(1943.11~12)国家--中美英内容--<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作用--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2.德黑兰会议(1943.11~12)国家--苏美英内容--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作用--三国协同对德作战.
三、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及颁布时间
1、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主要内容有:
2、(1)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
3、(2)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
4、(3)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
5、(4)波兰问题。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
6、(5)苏联对日作战问题。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
7、12月1日会议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德黑兰宣言》。
四、德黑兰会议时间
1、该会议是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2、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会议还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
五、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德黑兰会议大部分时间是讨论军事问题。在三巨头介绍了各自战场的情况后,集中讨论了斯大林所要求的迅速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丘吉尔虽然口头上不反对“霸王”行动,但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极力避免与德军主力正面作战。他要进行地中海战役,在意大利迅速北进的同时进军巴尔干。丘吉尔称他的主张是“四面包围战略”。斯大林要求美英军队于1944年5月间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说他不能作此保证。双方争执十分激烈,以致斯大林愤然站了起来,对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说:“我们走吧!我们在这里没有事好干了,我们前线还有许多事要做呢!”后来在罗斯福的调解和参与下,会议才得以进行下去。
2、斯大林对丘吉尔说,他想问一个颇为欠妥的问题,就是英国人是不是真正相信“霸王”行动,或者他们仅仅是把这作为一种给苏联人鼓气的手段而才表示同意的?老奸巨猾的丘吉尔虽然使尽了辩论家的艺术,辞令动听,委婉得体,但是斯大林却挥舞大棒,对他老练的敌手的躲躲闪闪和弄虚作假毫不留情。在此情况下,罗斯福则居中调解,充当公认的会议主持人。经过反复协商,终于确定在1944年5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是德黑兰会议关于军事问题的一个重要决定。罗斯福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斯大林的意见。
3、德黑兰会议关于政治问题的讨论更为复杂。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罗斯福主张把德国肢解成五个相互分离的国家,斯大林也明确表示他希望有一个软弱的德国和强大的欧洲。在斯大林作主人举行的一次宴会上,斯大林“一直取笑丘吉尔”,说他对德国人怀有“某种神秘的喜爱”,不愿对德国采取严厉措施。据埃刮奥特叙述,罗斯福夫妇对丘吉尔的私下评论更为直截了当,说“丘吉尔先生总是赞成不要对德国采取严厉的态度”,而且“他的情绪是随着对俄国人的恐惧感的增加而加剧的”。斯大林所暗讽的也正是丘吉尔内心的隐秘——战后利用德国来制约苏联。
4、德黑兰会议从1943年11月28日开到12月2日。在忙忙碌碌的四天里,罗斯福同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会议桌上和吃饭时都进行着磋商,尔后又单独同斯大林会谈过几次。罗斯福发现这位穿着米色军装、戴着元帅的大金质肩章的苏联领导人信心十足,意志坚强。他给人的印象是“端庄,倔强,严肃,没有一丝笑容,令人难以捉摸”。罗斯福对弗朗西丝·拍金斯说,“开始,我感到非常沮丧。我们所做的事情本来可以由外交部长们来做。我整整考虑了一夜,决意采取孤注一掷的行动。那天早晨,在前往会议室的路上,我们赶上了温斯顿,我跟他说:‘温斯顿,我希望你不会对我要做的事情感到恼火。’丘吉尔只是抖动了一下嘴上的雪茄烟,哼了一声。”
5、经过充分协商和激烈争论,军事问题比较快地得到了解决。罗斯福和丘吉尔向斯大林保证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将在1944年5月1日前后进行。斯大林告诉他们,苏联将配合这次战役发动一场攻势。斯大林还重申了向国务卿赫尔作出的保证,打败希特勒之后,俄国将参加对日本的战争。
六、二战期间,美英苏 德黑兰会议具体时间要年月日的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 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
OK,关于德黑兰会议的时间和德黑兰宣言对中国的意义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