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督上海话什么意思 50句上海话口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4 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港督上海话什么意思,以及50句上海话口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上海话“港督”是什么意思啊
  2. 港督,姿鲁 在上海话中什么意思
  3. 上海话的"港督"与香港总督有关系么
  4. 上海话港督是什么意思
  5. 港督是什么意思
  6. 上海话毛头是什么意思

一、上海话“港督”是什么意思啊

1、港督是指香港英国殖民地时期(1842年-1997年),由英国派驻香港的英王代表。

2、1941年─1945年另有2任总督,皆为日本人,简称“港督”。早期总督都是由英国殖民地部(后称“外交及联邦事务部”)的官员出任,1871年以后总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麦理浩勋爵是之一位)。

3、英国早期的华裔移民都是来自香港围村的移民。在战前,香港居民都享有英国的居留权。不少围村居民为改善生计,都移民到英国谋生。为服务这群不太会英语的香港移民,以及为香港当地的传媒服务,由司徒拔爵士起,英国的殖民地部会为全国所有议员和官员编写一份官方译名表。

4、由于香港人普遍使用粤语,官方译名也以粤语的广州音作标准,并且会尽可能将译名汉化,变成 *** 常用的二字、三字名称(如罗富国、杨慕琦、彭定康等),使香港人有亲切感,并期望香港华人认识并接受英国人的统治。

二、港督,姿鲁 在上海话中什么意思

港督也叫作戆大(gǎng dù/gǎngdòu/gàngdòu)

是吴语方言,通用于大部分吴语区,傻瓜的意思。

戆大: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

狂惑戆陋之人。――《荀子·儒效》

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史记·高祖本纪》》

甚矣,汲黯之戆也。――《史记·汲郑列传》

又如:戆冥(愚鲁昏昧);戆士(愚昧之人);戆大(方言,犹傻瓜);戆陋(愚昧浅陋);戆昧(愚昧);戆钝(愚笨)

姿鲁也叫作猪猡(zhūluóㄓㄨㄌㄨㄛˊ),是猪的意思

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称赞贵相是‘两耳垂肩’……可是决不相信他的耳朵像猪猡一样。”

邹韬奋《经历》四五:“他接着又发出他的狮吼:中国工人在日本纱厂所受的虐待,和猪猡一样……对于本国同胞遭受到侵略者这样惨酷的待遇,谁不表同情!”[1]

①茅盾《子夜》十一:“‘猪猡!’那女子轻声骂。”

叶紫《杨七公公过年》:“妈的!又是江北猪猡!”

丁玲《奔》:“‘猪猡!’开车的伸出头来朝他们骂着。”

②钱钟书《围城》第五章:李先生再有涵养工夫也忍不住了,冲出房道:“猪猡!你骂谁?”阿福道:“骂你这猪猡。”李先生道:“猪猡骂我。”阿福道:“我骂猪猡。”两人“鸡生蛋”“蛋生鸡”的句法练习没有了期,反正谁嗓子高,谁的话就是真理。

三、上海话的"港督"与香港总督有关系么

1、在多元的方言文化中,上海话承载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和地方特色。其中,“戆大”这个词,不仅有着宁波话的渊源,也被赋予了多种含义,如傻瓜、呆鹅,甚至是受骗者的代名词。令人好奇的是,它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竟被北方人读作“港督”,这一发音巧合引发了不少探讨。

2、“戆大”——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

3、

"戆"在沪语中,意指愚蠢,尤其侧重于行为直率、缺乏变通的一面。而"大"字,尽管在普通话中读作"dà",但在上海话中,其发音更接近于"du",这便是为何有人会将"戆大"读作“港督”的原因。这种语音上的巧合,使得“戆大”这个词在某些场合,仿佛带上了某种历史的回声,让人联想到香港殖民时期的一位重要角色——总督。

4、"戆"在沪语中,意指愚蠢,尤其侧重于行为直率、缺乏变通的一面。而"大"字,尽管在普通话中读作"dà",但在上海话中,其发音更接近于"du",这便是为何有人会将"戆大"读作“港督”的原因。这种语音上的巧合,使得“戆大”这个词在某些场合,仿佛带上了某种历史的回声,让人联想到香港殖民时期的一位重要角色——总督。

5、

然而,尽管发音相近,"戆大"与"港督"之间的关联并非直接对应。"港督"是历史上的一个特定职位,指的是英国在1997年前对香港行使 *** 期间的行政长官,代表了殖民统治时期权力的象征。而“戆大”则是民间口语中的俚语,更侧重于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和智力水平。

港督上海话什么意思 50句上海话口语-第1张图片-

6、然而,尽管发音相近,"戆大"与"港督"之间的关联并非直接对应。"港督"是历史上的一个特定职位,指的是英国在1997年前对香港行使 *** 期间的行政长官,代表了殖民统治时期权力的象征。而“戆大”则是民间口语中的俚语,更侧重于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和智力水平。

7、

尽管两者在外表上有所相似,但实质上,它们代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有着天壤之别。上海话的“戆大”更多是一种幽默调侃或是善意的昵称,而“港督”则是一个严肃的历史角色。这种对比,恰恰体现了方言的生动活泼与历史的庄重沉稳之间的交融。

8、尽管两者在外表上有所相似,但实质上,它们代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有着天壤之别。上海话的“戆大”更多是一种幽默调侃或是善意的昵称,而“港督”则是一个严肃的历史角色。这种对比,恰恰体现了方言的生动活泼与历史的庄重沉稳之间的交融。

9、

通过上海话的“戆大”一词,我们可以窥见方言的趣味性与历史的多元性,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个词汇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下次当你听到“戆大”被读作“港督”,不妨停下来,品味一下这其中的微妙之处。

10、通过上海话的“戆大”一词,我们可以窥见方言的趣味性与历史的多元性,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个词汇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下次当你听到“戆大”被读作“港督”,不妨停下来,品味一下这其中的微妙之处。

四、上海话港督是什么意思

1、港督也叫作戆大(gǎng dù/gǎngdòu/gàngdòu)是吴语方言,通用于大部分吴语区,傻瓜的意思。

2、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吴语协会式拼音:zaon he ghe gho)、上海吴语、吴语上海话、沪语,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3、上海话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上海话是以原先上海本地的方言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

4、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通常称为“上海闲话”,是现代吴语方言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之一。这不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闲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5、上海位于江东吴地,本地语言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吴语。吴语一词自古有之,常见于古诗文中,即指江东一带方言,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承载古代江东文化气息。

6、要论及上海话的渊源,我们首先应该区别两个“上海方言”的概念,因为在上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过两个“上海话”。一个是上海本地长期自然发展而来的“老上海话”,与目前上海城市四周郊区的方言一致;另一个是从上海开埠以后随上海城区快速发展及人口迁移而形成的城市“新上海话”。

7、国内外统称的“上海话”,指的都是新上海话。

五、港督是什么意思

1、香港总督(简称港督),殖民地时期(1841年-1997年)英国派驻香港的英王代表,共历28任(另有3任日治时期的港督,是日本人,共计31任)。香港回归中国后此职大致由行政长官取代。

2、1843年,《英王制诰》颁布,宣布设置香港殖民地。英王是香港的更高统治者,总督则是英王的全权代表,兼任香港三军司令。港督的权力很大,主持香港的行政机关行政局和立法机关立法局,两局的议员都是由港督任命。直至1991年才有之一次立法会直选选出部分议员。早期的港督都是由英国殖民地部官员出任,1971年以后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麦理浩勋爵是之一位);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则是政治家,曾任英国保守党党魁。

六、上海话毛头是什么意思

1、上海话毛头是婴儿的意思。上海人的方言毛头是指刚刚出生小婴儿,还有喜欢叫毛毛头,是一般人或者年纪稍微年长的人对幼小婴儿的亲切称呼,有时隔壁邻居或者同事,同学在某些场合路遇看到对方有怀抱婴幼儿的都会亲切打照呼,询问小毛头多大,是男是女等等。

2、坍板为上海话说糟糕、不好的意思。嘎三胡为上海话聊天的意思。戆大为上海话傻瓜,常被写作港督,其实是英文gander的音译,就是鹅的意思。

3、嗲上海话为亲爱的。开司米是英文Kashmir的音译,这个词即克什米尔。上海人叫羊绒叫开司米。老虎窗,根本就没有老虎。上海人家的窗上哪来的老虎嘛。这里的老虎是英文roof的音译,即屋顶。屋顶上的窗就叫老虎窗。

4、老克勒,这个常用来形容有腔调上海老男人的词。门槛精,这里的门槛并不是指的进门的门槛,而是英文猴子monkey的音译。门槛精,就是猴子精,猴子给人的印象很精明,猴子成精那还了得。所以用这个词很形象。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上海 港督 口语 意思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