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强度与时间(水泥多长时间达到更大硬化强度)-生活-

水泥强度与时间(水泥多长时间达到更大硬化强度)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3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水泥强度与时间的一些知识点,和水泥多长时间达到更大硬化强度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水泥结构强度与时间关系
  2. 水泥凝固需要多长时间达到更大强度
  3. 水泥多长时间达到强度标准要求
  4. 混凝土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对比表
  5. 水泥砂浆多少时间有强度
  6. 水泥强度与凝固时间有哪些标准
  7. 水泥的强度增长时间

一、水泥结构强度与时间关系

1、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强度增长,过了这一时段后强度就基本无变化

2、混凝土强度的升高是因为水泥水化的进行,当水化基本完成时混凝土的强度就不会有明显的升高了。

3、一般说的28天是实验测试的标准时间,但并不是说28天后混凝土就不再会有大的强度变化。由于水泥品种,水灰比等等方面的影响,很多混凝土28天后仍有较明显的强度增长或几天就基本无变化

4、所以说,表面上混凝土强度与时间的关系,其实是与水泥水化的关系。

5、还有要说明的,现在混凝土的技术发展,很多类型混凝土出现,不能简单的把28天作为强度基本固定(水化完成)的时间

二、水泥凝固需要多长时间达到更大强度

国家标准规定,六大常用水泥初凝时间不得短于45分钟,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小时,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小时。

根据水化反应的速度和物理化学主要变化,可将水泥的凝固硬化分为:

水泥和水后将成为具有可塑性的半流体,当经过一段时间后,水泥浆逐渐失去可塑性,并保持原来的形状,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分为初凝及终凝)。随后即进入了硬化期,水泥的强度逐渐增加。

施工中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有一定的范围。如果凝结过快,混凝土很快会失去流动性,从而影响振捣;相反,如果凝结过慢,就会影响施工速度。因此,标准规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应在一定范围之内。

凝结时间的测定是采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由加水时算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

Omm时为止,所需时间为初凝时间,此时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

Omm时为止,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此时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而开始进入硬化期。

水泥强度与时间(水泥多长时间达到最大硬化强度)-第1张图片-

细度即磨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总表面积越大,与水接触的面积也越大,则水化速度越快,凝结硬化也越快。

随着时间的延续,水泥的水化程度在不断增大,水化产物也不断增加。因此,水泥石强度的发展是随龄期而增长的。一般在28d内强度发展最快,28d后显著减慢。但只要在温暖与潮湿的环境中,水泥强度的增长可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合理的石膏掺量,主要决定于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及石膏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一般掺量约占水泥重量的3%-5%,具体掺量需通过试验确定。

水泥中掺人石膏,可调节水泥凝结硬化的速度。在磨细水泥熟料时,若不掺入少量石膏,则所获得的水泥浆可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凝结。这是由于铝酸钙所电离出的三价铝离子,而高价离子会促进胶体凝聚。

当掺人少量石膏后,石膏将与铝酸三钙作用,生成难溶的水化硫铝酸钙晶体(钙矾石),减少了溶液中的铝离子,延缓了水泥浆体的凝结速度,但石膏掺量不能过多,过多的石膏不仅缓凝作用不大,还会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

温度对水泥凝固时间有着明显的影响。提高温度可加速水化反应,通常提高温度可加速硅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使早期强度能较快发展,但后期强度反而可能有所降低。在较低温度下硬化时,虽然硬化缓慢,但水化产物较致密,所以可获得较高的最终强度。

当温度降至负温时,水化反应停止,由于水分结冰,会导致水泥石冻裂,破坏其结构。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泥水化的早期阶段,对后期影响不大。

三、水泥多长时间达到强度标准要求

1、28天的强度为不小于强度标准值的95%。要达到100%强度要看水泥的类型。

2、如果是早强的话7天就可以达到终凝强度的80%,如果只是一般的话可能时间就要长点啦

3、但是在28天过后都会达到所要的强度的。

4、混凝土主要用于抗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我国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尺寸试件。<规范>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实验 *** 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5、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分为14个等级,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

四、混凝土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对比表

1、在正常养护的条件下,砼强度将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最初7~14d内强度发展较快,以后逐渐缓慢,28d达到设计强度,并根据28d抗压强度确定砼的强度等级。28d后强度仍在发展,其增长过程可延续数十年之久。

2、普通水泥制成的砼,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砼强度的发展大致与其龄期的常用对数成正比关系(龄期不少于3d):

3、式中 fn——nd龄期砼的抗压强度(MPa);

4、f28——28d龄期砼的抗压强度(MPa);

5、根据上式,可以由所测砼早期强度,估算其28d龄期的强度。或者由砼的28d强度,推算28d前后砼达到某一强度需要的天数,如确定砼拆模、构件起吊、放松预应力钢筋、制品养护、出厂日期。但由于影响强度的因素很多,此式计算结果仅作参考。在一般情况下,普通砼在35d后的强度增长极小,故此时计算式也不太适用。

6、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立方体极限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用fcu,k表示。

7、依照标准实验 *** 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8、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例如,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是指30MPa≤fcu,k<35MPa

9、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因素主要与水泥等级和水灰比、骨料、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等有关。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强度等级

五、水泥砂浆多少时间有强度

水泥砂浆终凝的时候就有强度了,一般在8小时以后,还有看砂浆用在什么上面,如果是在抹灰上时,三小时就会有强度,因为砖头吸水很快,两三小时后就可以第二次抹灰喽。但是地面砂浆一般第二天就可以走人,但不会有较强的强度,仅能走人上去养护而已。

六、水泥强度与凝固时间有哪些标准

硬化后的水泥浆体,称为水泥石,是由胶凝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内核、毛细孔等组成的非均质体。水泥石的硬化程度越高,凝胶体含量越多,水泥石强度越高。

2、石膏掺量:掺入石膏可延缓其凝结硬化速度。

3、养护时间:随着养护时间的增长,其强度不断增加。

4、温度和湿度:温度升高,硬化速度和强度增长快;水泥的凝结硬化必须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因此要有一定的环境湿度。

5、水灰比:拌合水泥浆时,水与水泥的质量比,称为水灰比。水灰比愈小,其凝结硬化速度愈快,强度愈高。

七、水泥的强度增长时间

1、以下是一份混凝土强度时间表,仅供参考:

2、初始阶段: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水泥水化反应开始,混凝土开始硬化。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

3、初期强度:在初始阶段之后,混凝土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50%。

4、中期强度:在初期强度之后,混凝土强度继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较慢。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大约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75%。

5、后期强度:在中期强度之后,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但持续增长。这个阶段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例如一年或更长时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

6、需要注意,混凝土强度还受到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的时间表可能会因这些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和测量,以确保混凝土达到预期的强度水平。

7、此外,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也有重要影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增长较快;而在低温低湿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增长较慢。因此,在施工期间,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洒水等,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促进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8、总之,混凝土强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强度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和测量,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达到预期的强度水平。

关于水泥强度与时间,水泥多长时间达到更大硬化强度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强度 水泥 时间 硬化 多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