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时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5 0

很多朋友对于印刷术的时间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印刷术最早出现于什麽时候
  2. 北宋印刷术的时间
  3. 印刷时代开始的时间
  4.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
  5. 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一、印刷术最早出现于什麽时候

1、最早出现于唐朝。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2、中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 *** 之一。

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

4、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由于印本的广泛传播及读者数量的增加,过去教会对学术的垄断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战。

5、宗教著作的优先地位也逐渐为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所取代产读者们对于历来存在的对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认识,因而削弱了对传统说法的信心,进而为新学问的发展建立了基础。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刷术

二、北宋印刷术的时间

1、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无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3、沈括比毕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升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

4、然而,一些欧洲人曾经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谷腾堡。谷腾堡是西德人。他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公元1440-1448年间的事,比毕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整整晚了400年。

5、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6、象任何发明创造一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传播信息。活字印刷术正是为解决这个社会需要所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印刷术必须用纸和墨。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 *** 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

7、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8、早在公元前4世纪,即战国时期,私人印章就已经很流行了。那时称为“玺”。秦始皇灭六国,得楚和氏璧,凿国玺,“玺”字从此被封建帝王所垄断。皇帝的印章才得称玺,一般人的玺只好称印称章。汉代印章盛行。起初的印章多是凹入的阴文,用于封泥之上,后来纸张流行,封泥逐渐失去效用,水印起而代之,凸起的阳文多起来。印章创造了从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字的 *** ,阳文印章提供了一种从阳文反写的文字取得阳文正写的文字的复制技术。

9、印章的面积本来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官爵等几个文字。东晋时期,道教兴起。道教的一派注重符录。他们在桃木枣木上刻文字较长的符咒,从而扩大了印章的面积。据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记载,道家有一种刻着120个字的复印。可见当时已经能够用盖印的 *** 复制一篇短文了。这实际上就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

10、拓碑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儒家典籍全凭经师口授,学生笔录。因此,不同的经师传授同一典籍也难免会有差异。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 *** 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全部刻在上面,作为校正经书的标准本。为了免除从石刻上抄录经书的劳动,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拓碑的 *** 。拓碑的 *** 很简便。把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湿后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张吸水的厚纸,用毛刷轻敲,到纸陷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时为止,然后揭去外面的厚纸,用棉絮或丝絮拍子,蘸着墨汁,轻轻地均匀地往薄纸上刷拍,等薄纸干后揭下来,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这种拓碑的 *** ,跟雕板印刷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内凹的阴文,而雕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阳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阴文正写。拓碑提供了从阴文正字取得正写文字的复制技术。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从而传拓。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曾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这和雕板印刷已经所差无几了。

11、在唐代,印章与拓碑两种 *** 逐渐发展合流,从而出现了雕板印刷术。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到当时杨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来换茶酒。“模勒”就是刊刻。这是现存文献中有关雕板印刷术的最早记载。公元836年,唐文宗根据东川节度使冯宿的报告,下令禁止各道私置日历版。冯宿在他的报告中说:“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奏请颁布新历书的时候,民间私印的历书已飞满天下。”可见当时民间从事雕板印刷业的人是很多的。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板印刷的《金刚经》,其末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有确切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这书的形式是卷子,长约1丈6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最前面是一幅扉画,画的是释迦牟尼在只树给孤独园说法的情景。其余印的是《金刚经》全文。这个卷子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刀法细腻,浑朴凝重,说明当时刊刻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12、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于是,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的印刷技术。至迟到唐代后期,已经有了用单个佛象印连续重复印制的千佛象手卷。过去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考古队在中国新疆各地曾发现过大量的这种千佛像手卷。英国博物馆藏有一幅这样的手卷,全长17英尺,约合5.18米,上面印着468个佛像。另外,在雕板过程中,刻错字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刻错一个字就废掉一块板太可惜、太浪费了。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用凿子将错字挖掉,再用一块同样大的木块刻好字补上。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借鉴。由此可见,虽然活字印刷术是毕升个人的发明创造,但这里面确实凝聚着前朝历代很多劳动者的智慧。

三、印刷时代开始的时间

1、印刷时代起源中国的印刷术和造纸术。

2、印刷术起源于公元200年的中国拓印术,大约在唐朝初年(627—649)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的之一本印刷品是我国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佛典《金刚经》。

3、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4、元朝后期,我国的印刷术连同其它发明随着蒙古军队传向西方。

5、许多年后,德国铁匠古登堡在此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摸索和钻研,发明了铅活字和手压印制设备,于1456年首次印成了42行本的《圣经》。

6、随着印刷业的飞速发展,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整个欧洲的主要城市几乎都有了印刷所,印刷传播业日益兴旺。印刷品的大量出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宗教、科学、哲学、文学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诞生。

四、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

1、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 ***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之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2、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3、毕升的 *** 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4、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五、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中国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纸发明以后,文字还要用手来抄写。东汉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写了《西京赋》,大家认为好,互相传抄,一时洛阳的纸都贵了。“洛阳纸贵”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典故。手抄书籍,辗转传抄,时间长了,错误越来越多。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印刷术是复制文字和图画的 *** 。我国很早就有了好几种复制文字和图画的 *** ,如印章和拓石,就是印刷术的先驱。

3、印章也叫图章。近几十年周秦的印章不断出土。《史记》记载,战国的苏秦,佩带六国相印。战国墓出土的铜印,为这段记载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汉朝时候,印章已很流行。印章上的文字都写反字,有的凹下去,有的凸出来,印出来就成了正字。通常上边只刻有三四个字。4世纪初,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著的书中,记有刻着120个字的大木印。

4、拓石是用浸湿的薄纸敷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轻轻拍打,然后在纸上刷墨,把纸从碑上揭下来,就成了黑底白字的拓本。这种技术叫作“拓石”。东汉灵帝时候,蔡邕把重要的儒家经典刻写在一块块石碑上,树立在洛阳的太学门外,作为标准读本。许多人赶来观看、抄写、拓印,或拿了书来校正,街道都被堵塞了。后来,人们又把字刻在木板上,比在石碑上刻字省力多了。

5、印章和拓石相结合,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

印刷术的时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第1张图片-

6、隋唐之际,劳动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刷工匠先在尺寸相等的木板上抹上一层浆糊或胶质,然后把有字的透明稿纸的正面贴在木板上,字就成了反体。再由刻工把文字和插图刻在木板上,让字和图凸出来,版面上涂了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和图就印在纸上了。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可以印2000张纸。

7、史书上记载最早的雕版书,是唐太宗时刻印的长孙皇后写的《女则》。玄奘和尚也让人大量雕印菩萨像,散发出去。唐朝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被雕印出卖,朝鲜和日本人也抢着买。835年(太和九年),唐文宗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雕印历书,说明当时印刷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唐朝末年的柳砒,记载他于883年(中和三年)在成都书铺里看到许多雕版印刷的书,有阴阳占梦等迷信书籍,有杂记,也有关于“字书小学”的读物等等。

8、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木,多已失散。

9、宋朝时候,雕版印刷术更为发展。南宋刻书的中心,除京城临安外,还有四川的成都、眉山和福建的建宁等城市,连偏远的海南岛也刻印了医书。北方的辽、金和西夏,也先后采用雕版印刷。宋朝雕印的书籍,现在知道的就有700多种,而且字体优美,纸墨精良。后世把宋版书作为古代书籍中的珍品来保存。

10、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逐步传播到国外,这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唐朝时候,朝鲜和日本来我国的留学生,学到许多工艺技术,包括印刷技术。在日本,至今还留存着雕印本的《陀罗尼经》,据说印于770年(日本宝龟元年),印数相当多。刻工和印刷的技术很像初学。日本学者认为这个经书的印刷,是由中国传去的。日本大规模的雕印事业是在17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12世纪,我国的雕版印刷术传到了埃及。欧洲直到14世纪末,才开始有雕版印刷品。印刷的 *** 、程序和我国相同,说明欧洲的印刷术很可能是在我国的影响下产生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活字印刷术 时间 印刷术 发明者 发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