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上海越剧十姐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越剧十姐妹还剩几个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越剧十姐妹排名名单
1、越剧十姐妹排名名单: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
2、“越剧十姐妹”,指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出现的越剧名角的合称,因1947年同台演出《山河恋》而得名。1947年夏,为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剧场和戏校,发展越剧,其十人举行联合义演,同台演出,轰动上海,“十姐妹”因此得名。
3、袁雪芬自述越剧“十姐妹”的来历:1946年5月,我们雪声剧团将鲁迅先生的《祝福》改编成《祥林嫂》,搬上越剧舞台后,紧接着又演了《洛神》。但越剧改革遭到了恶势力的反对,这年8月27日,我离家去电台播音,刚走到路口,窜出一个人将一包粪对我劈头抛下。
4、之后又收到装有子弹的恐吓信。由于一些合作者另有打算,剧团无法按期演出新编剧目,我又不甘屈服于老板走回头路,1946年底雪声剧团只能暂告解散,我也暂停演出,静下心来思考这几年的得失。越剧姐妹中的大多数都有苦难的童年。
5、她们都是小小年纪就进了科班,跟着穷苦艺人,挑着戏箱,爬山路、宿破庙,过着“年年卖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流浪生活。抗日战争前后,女子越剧开始进入上海,她们也陆续进了上海。旧社会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弱小者的地狱”。
6、越剧(Yue Opera)是20世纪由浙江嵊县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发展而成的剧种,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和“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之称,国外将其称为“中国歌剧”。
二、越剧十姐妹的顺序名单,哪一位老师是大姐请告知
越剧十姐妹的尹桂芳是老大姐,越剧十姐妹的顺序是:
尹桂芳10岁入越剧之乡的嵊县学艺,后改入醒狮剧社、大华舞台跟班。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1946年在上海创建芳华越剧团,1959年随越剧团迁往福建。
历任上海、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上海老闸区之一届政协副主席,黄浦区之一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福建分会副主席。
袁雪芬1933年开始学艺,其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被称“袁派”。在表演上,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
1946年5月,将鲁迅名著《祝福》改编为《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剧舞台,被舆论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
范瑞娟,别名范竹山,是浙江绍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越剧范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1936年春随班到杭州、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浙江嵊县后庄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
傅全香的嗓音明亮、音域宽广、润腔华彩,且真假嗓结合,曲调跌宕多姿、波澜起伏,表演富于 *** ,以“花衫”戏见长,善用强烈的外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最擅长于表现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形象。
徐玉兰浙江新登人,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1933年入新登的东安舞台科班学花旦,后改老生。1939年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她改唱小生的时间是1941年12月19日,地点在上海老闸戏院,当时是与施银花搭档。
筱丹桂本姓钱,名春韵、春凤,嵊县长乐人,近代越剧名演员,被誉为“越剧皇后”,是女伶中最早冠以“皇后”之人。曾有“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的说法。
竺水招,原名竺云华,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灵鹅村,越剧小生流派“竺派”创始人,“越剧十姐妹”之一,改演小生以后,她和戚雅仙演过一个戏,《白了少年头》,这出戏竺水招饰的男角从年少演到年老。在《骊城烽火》中,竺水招饰演周幽王时期的一员武将。
徐天红著名越剧老生。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生于浙江省余姚。越剧四大老生之一,也是“越剧十姐妹”之一。徐天红的唱腔高亢激越,苍劲有力,行腔多变,气派大度。
她讲究以情生腔,起调都因人物心态不同而有变化,绝不沿袭传统程式一曲百唱;运腔中多高音、切分音,棱角鲜明在吐字上。
张桂凤,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张派老生创始人。1922年出生,浙江萧山人。1936年入嵊县招龙桥科班学艺,工老生,代表作《打金枝》等。
1942年10月进上海大来剧场,是袁雪芬倡导的越剧改革的之一批参加者之一,1945年在上海加入袁雪芬、范瑞娟领衔的雪声剧团,1947年加盟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
吴小楼浙江省诸暨人,1926年6月18日生于杭州。1935年夏到浙江余姚山南庙双凤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师傅陈孝忠。学戏3个月后,随科班在杭嘉湖演出。
抗战爆发,回到故乡。1939年夏,参加"徐兰英剧团",在诸暨、嵊县一带演出。不久随剧团到上海,在虹口"云鹤楼"唱二肩老生。1940年上半年,至小白玉梅剧团任头肩老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剧十姐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尹桂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雪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瑞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全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玉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筱丹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竺水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天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桂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小楼
三、越剧十姐妹去世顺序是什么
筱丹桂本姓钱,名春韵、春凤,嵊县长乐人,近代越剧名演员,被誉为“越剧皇后”,是女伶中最早冠以“皇后”之人。1947年10月5日,她去大华戏院看电影,遇本团导演冷山,因都未买到票,两人交谈多时。
张春帆诬蔑其与冷山关系不正常,并折磨她,多次当众辱骂她,她有口难辩,终于1947年在10月13日下午服“来沙尔”饮恨而死,死前写了“做人难,难做人,死了”的字句,享年27岁。
竺水招,原名竺云华,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灵鹅村,越剧小生流派“竺派”创始人。1947年9月自组“云华剧团”,改演小生。1956年3月,该团改组为“南京市越剧团”,任团长和主演。1968年去世。
吴小楼又名月楼,浙江省诸暨人,1926年6月18日生于杭州。1965年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导演班学习1年,兼当导演。1978年曾与人合作导演《梅花魂》。1980年在《书房会》中饰陆绍龙,去香港演出。1998年因病去世。
尹桂芳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越剧女演员,工小生,越剧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1993年4月18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2000年3月1日,尹桂芳因病去世。
徐天红生于浙江省余姚。越剧四大老生之一,也是“越剧十姐妹”之一。1950年与戚雅仙合作主演了彩色越剧影片《石榴红》。在1962年拍摄的彩色越剧影片《红楼梦》中饰贾政,在1982年摄制的越剧电视片《西园记》中饰赵礼,《孟丽君》中饰孟士元。2010年因病去世。
袁雪芬,原名袁雪雰,浙江嵊县人,越剧女演员,工青衣、闺门旦,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2月1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张桂凤,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张派老生创始人。1922年出生,浙江萧山人。1936年入嵊县招龙桥科班学艺,工老生,代表作《打金枝》等。2012年3月4日凌晨,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因病在沪去世,享年89岁。
范瑞娟,别名范竹山,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越剧范派创始人。2017年2月17日去世,享年93岁。
徐玉兰是越剧“徐派”创始人,其表演富有 *** ,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俊逸潇洒、神采夺人的艺术魅力。2017年4月19日,徐玉兰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6岁。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浙江嵊县后庄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2017年10月24日因病去世。
四、越剧新、旧十姐妹指那些位
1、越剧新十姐妹(1997年浙江省评选出来的):
2、俞文娟(杭州越剧二团,尹派小生)
3、杨慧月(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张派老生)
4、王杭娟(杭州黄龙洞越剧团,戚派花旦)
5、赵海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吕派花旦)
6、现在比较流行的,通过越女争锋出来的十个金奖选手(排名不分先后):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上海越剧十姐妹和越剧十姐妹还剩几个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