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上海双年展,以及上海近期艺术展览活动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双年展是两年一次吗
双年展通常指的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艺术展览。
双年展之所以被称为"双年",是因为它的展览周期一般为两年。相对于其他定期举办的艺术展览,双年展的时间间隔较长,这使得艺术家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和创作作品。
双年展通常是具有国际或地区影响力的艺术活动。它们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与,展示了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
双年展旨在呈现当前时代的艺术作品,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和趋势。艺术家们通过展览作品,表达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社会、文化、时代的思考。
威尼斯双年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艺术双年展之一,于1895年首次举办。它在当代艺术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每两年邀请来自各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展,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和瞩目。
上海双年展是中国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双年展之一,由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主办。该展览通过展示当代艺术作品,推动中国与世界艺术界的交流与对话,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平台。
悉尼双年展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国际艺术双年展之一,于1973年首次举办。它以多样化和前卫的艺术作品闻名,旨在探索当代艺术与澳大利亚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双年展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创新思维。它鼓励艺术家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当代社会、文化和问题的看法。
双年展聚集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观众,为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机会。艺术家们可以通过作品传递各自文化的特点,观众也能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拓宽视野。
举办双年展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知名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双年展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媒体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使得举办城市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中心。
二、有谁知道什么是双年展
1、双年展,英文形式为Biennial,在意大利文里叫Biennale,是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更高级别的展示活动,是推出世界各国新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各国各地重要的艺术节日,其重要性相当于体育界的奥林匹克,或电影界的奥斯卡、戛那,与这些国际艺术节日不同是,不是所有的双年展都设立奖项。“双年展”就是两年举办一届,“双年”就是
2、第六届上海双年展“超设计”两年。“bien-nial”(双年的),一个纯粹的舶来词。为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制度化的美术展览形式。多数系跨国界的国际性展事,旨在反映当代世界艺术的前沿探索与当前面貌,成为全球文化互鉴融合的一大交通枢纽。这种定期举办的美术展,一般隔年举行,也有的隔两年或三年举行。
三、上海双年展的2010年展
1、 2010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将于10月23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主题为“巡回排演”。“巡回”是巡游与回归,“排演”是排布与推演。“巡回排演”是开放性的和流动性的,强调展览的策划情境和展开的过程,强调展览的创作与生产意识。在巡回排演中,展览空间不仅仅是艺术品的陈列场所,而且是生产性的、变化中的、反复试验的感性现场。本届双年展旨在打造一个流动性的论辩、展示、表演与生产的巡回剧场。 2010年6月11日,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第二次新闻通气会在中国美术馆召开。策展团队成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等参加新闻发布会。
2、双年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它的体制化和均质化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反思和批判的焦点。“巡回排演”试图以上海为文化“基地”,在不同的机制平台上检验双年展的学术思考,共同探讨展览这一“展示-生产”领域的内在界限、它和社会空间的关系、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和制度批判的历史对于展览体制本身的挑战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巡回排演”是对当代艺术展览制度的一次反思,并从这种反思出发,对双年展的办展机制进行优化。
3、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更大的特色就是学术结构,学术结构是这次双年展的载体。本次双年展重在“排演”,排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跨主体的艺术生产方式。本届双年展将从剧场、排演的跨主体性出发,强调创作的群体互动性,推动当代艺术家具体现场的探索和呈现;二,当代艺术作品的过程性,这是更具有魅力的东西,更有效的视觉文本;三,巡回,重在流动性,作品的动态化,这是展览的一种新的模式与结构,重在对主题的讨论,最终将成果带回到上海主场馆。范迪安
4、1955年出生于福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5、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著有《当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主编《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世界美术院校教育》、《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等丛书。
6、2000年以来,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艺术,策划的重要展览有:《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2002,上海)、第50届、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总策展人、《20世纪中国绘画展》(中法文化年)、《中国当代艺术展》(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05年12月调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提出“以公众为中心”的办馆理念。主持召开“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2006年会,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走向海外,如《开放的中国艺术》(俄罗斯)、《展开的现实主义:1980年代以来的大陆油画》(台北)、《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韩国)、《中国:面向现实》(奥地利)、《中国水墨展》《中国园林展》(德国);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大型表演方案策划、参与2009年“建国60周年成就展”总体方案策划。中国中央电视台《人物》专栏、美国《时代周刊》等为其作过专门报道,被美国《艺术与投资》杂志评为“影响世界艺术的50位名人”之一。
7、1965年生于上海,现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8、1996年起主要从事中国抽象艺术创作和研究,力求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国际上成熟的抽象艺术语言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的抽象艺术之路。创作有《禅花》系列、《忆江南》系列、《意象武夷》系列、《醉湖》系列等。曾在中国北京、上海;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林茨;荷兰阿姆斯特丹、博克斯梅尔;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专集《海上油画名家——李磊》、《中国当代艺术家画传——李磊、诗意的抽象》、《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李磊、楼高人远天如水》。
9、近年策划及管理的重要展览包括:《上海青年美术大展》(1999,上海)、《上海春季艺术沙龙》(2003,上海)、《上海抽象艺术大展》(2004,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上海)。
10、1976年生于山东,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
11、近年来,他参与策划了许多大型学术性展览,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2007)、“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等。近年来,高士明还编辑出版了《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等学术著作,即将出版专著《镜子与面具:关于现实与实在的视觉研究》(2009)。
12、1977年生于上海,现任职于上海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项目策划。
13、曾参与策划及协调:《果冻时代》(2007,上海)、《图像的故事—安特卫普古典及新时代大师展》(2009,上海)《果冻时代》(2009,安特卫普),参与协调《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0,上海)、《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上海)、《蔡国强艺术展》(2002,上海)、《诠释现代—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画展》(2003,阿姆斯特丹,上海,新加坡))、《形而上2003》(2003,上海)、《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上海)、《古刚果王国文物展》(2004,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胡项城艺术展》(2007,上海)、《方力钧艺术展》(2007,上海)、《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上海)、《许江艺术展》(2009,上海)《台湾艺术新世代》(2009,上海)。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