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上海邮政总局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上海四川北路邮政大楼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上海邮政总局的历史
在上海,近代邮政创办以前,存在各种通信传送的机构,官办的“邮驿”“铺递”与民办的“信局”主宰了所有的邮政业务。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于1843年开埠,鉴于上海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相邻的沿海省份的民营信局纷纷将业务扩展到上海,甚至设立总号。一时间,上海地区的信局多达90多家,为全国的通信中心。当时民营信局主营业务为传递信件包裹、汇款、票据业务等等,与今日的邮局业务已十分近似。而且当时有些信局还有普通邮费和邮件保险费之分,类似于今日的平信和挂号信。
开埠后乃至租界的设立,使得近代的邮政业务开始进入本埠。1861年,英国当局于上海英租界设立邮政局,时称“英国驿务署”或“大英书信馆”,办理英国在沪侨民的邮件往来业务,同时也承接租界内华人交付的国际往来邮件。此后,驻沪各国领事馆都设立了直属于本国驻沪总领馆或相关的租界当局。这种局面延续了将近10多年,直至1878年 *** 性质的邮政创办。 1878年,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提议设立官方的近代邮政局。当年,时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决定于上海、北京、天津、烟台和牛庄(今营口)五处试办邮政业务,并且委托赫德的总税务司进行管理。翌年,五处邮政办事处以“海关拨驷达书信馆”的名称开始营业,上海的邮政办事名为“江海关拨驷达书信馆”(Shanghai Customs Postal Departments),两年后更名为“江海关拨驷达局”(Shanghai Customs Post Office),办公地址位于江海关大楼后院。
在交由海关部门试办邮政业务十四年以后。1896年3月20日,光绪帝下旨正式开办国家邮政,设立总邮政司,同时委派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兼领。1897年,江海关拨驷达局正式更名为“上海大清邮政局”,办公地点仍为原址。同时在吴淞海关处开始下属的之一个邮政分局,此后城市乡村各处陆续增设邮局和代办所,建立起上海地区一整套完整的邮政网点。1899年,“上海大清邮政局”改名为“上海邮政总局”,8年后邮政总局的办公地点由原址迁入北京路9号的“新厦”。
1911年5月,清朝当局设立邮传部从而取代总邮政司。从此,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部门,而海关亦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邮政代管业务。同时上海邮政总局改名为上海邮政局。1913年再度更名为上海邮务管理局。
1911年底,上海邮政局向英国订购了100辆蓝苓脚踏车,每辆脚踏车60银元,自此上海邮政开始进入车辆投送邮件的时代。 1912年后,邮政业务进入中华邮政时期。1914年,中华邮政成为万国邮政联盟的成员,上海邮政总局被指定为国际邮件互换局,成为国内更大的国际邮件进出口中心。随着邮政业务的快速扩展。位于北京路的原址已经不敷使用,于是当时的中国 *** 决定兴建一座新的大楼,同时为了逐步削弱外国人对于中国邮政业务的干涉。
由于各有各的算盘,中国 *** 与两任上海邮务管理局邮务长英国人里奇(W.W.Ritchie)和史密斯(F.L.Smith)就新总局大楼选址问题产生分歧。中国 *** 希望籍此机会将大厦建造在毗邻上海北站附近的华界之内,而里奇和史密斯则反对中国 *** 的这一提议,因而新厦的建造被迫搁置。1920年,英国人希乐思(C.H.Shields)接替史密斯成为上海邮务管理局的邮务长,同时兼领新厦建造的总负责人之职。他执意将新厦建造于公共租界内,并提出两点理由,一是“公共租界”地价相对便宜,二是所选新址离邮政总局租用的码头和北站都相对较近,最终中国 *** 让步,邮政总局新厦决定在新改建完工的四川路桥北堍。
1922年2月,上海邮务管理局购得规划内的四川路桥北堍9.727亩土地,同时拆除购得土地内的旧屋集美里。同年12月大楼正式开工建设,两年后的11月,邮政总局新厦竣工。12月1日,上海邮务管理局正式由北京路迁入北苏州路办公,同时对外营业。上海邮政总局新厦自投入使用后,巩固了上海作为全国邮政重要枢纽中心的地位,同时也促进国内和国际邮政业务的发展。而大楼自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与外滩建筑群遥相呼应的一座建筑。1989年9月,它被上海市 *** 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上海市邮政局根据《文物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邮政总局大楼的相关损坏部分进行一次性恢复性大修和加固,同时利用邮政局大楼中庭、天台和部分楼面改建成上海邮政博物馆。目前,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共有一个营业厅即四川路桥邮政支局和一个博物馆即上海邮政博物馆。
二、上海邮政总局的历史发展
1、在上海南市城隍庙右侧有一条小街,名叫馆驿街。今天,居住在这条街上的人很少有人能说出小街取名的由来,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上海市区最早的邮递通信机构所在地。 1861年,英国擅自在上海英租界设立邮局,称为“英国驿务署”,又称“大英书信馆”。此后,法、美、日、德、俄五国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相继在上海设立邮局,称之为“客邮局”。这些所谓“客邮局”援引本国的邮政章程,贴用本国的邮票,盖用本国文字的中国地名戳,不仅收寄本国侨民的邮件,还公开办理中国人交寄的国际邮件。
2、此外,上海英租界工部局还单独设立邮务机构,名为“工部局书信馆”。 1878年,经清 *** 批准,上海江海关在原先兼办邮递业务的基础上,开始试办邮政,在外滩海关大楼后院设立了对外经营邮政业务的江海关书信馆,两年后改称江海关拨驷达局。
3、在海关试办邮政14年后,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正式开办国家邮政,委派海关总税务英国人赫德兼任中国大清邮政更高职位――总邮政司。第二年正月初一,江海关拨驷达局正式改名为上海大清邮政局,地址仍在原处,并在吴淞海关开设上海之一个邮政分局。此后在城乡陆续增设邮政机构和发展代办所,使邮政网点更加绸密。
4、大清邮政局及其后更名的上海邮政总局当时仍属海关管辖,直到1911年5月清 *** 成立邮传部,正式接替海关管理全国邮政,从此邮局才与海关脱离,独立经营。
5、大清邮政时期,投递邮件都靠步行,直到1911年结束,才向英国购买100辆蓝苓自行车,每辆车60银元,这是上海使用自行车投递的开端。辛亥革命后,上海大清邮政转变为中华邮政,改称上海邮务管理局。1914年3月1日,中国加入万国邮会,上海邮务管理局被指定为国际邮件互换局,成为当时中国邮政国际通信的主要经办机构。
6、随着上海邮政业务的发展,原先办公用房已不敷使用,1924年11月,上海邮政部门自筹资金在四川路桥北墩建造了一幢邮政大楼。大楼占地6400余平方米,由英商设计,华商承建,工程历时两年,总造价320万银元。邮政大楼离北火车站和轮船码头都较近,邮件的水陆运输都十分便利,为当时理想的邮政枢纽。
7、20世纪30年代前期,上海邮政业务发展迅速,邮政经济连年盈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上海邮政通邮范围缩小,业务衰落,收支重现赤字。
8、上海解放前夕,在 *** 邮局地下组织领导下,广大邮政职工积极开展护局斗争,保护邮政局房和设备不受破坏。在人民 *** 的强大功势下,护局职工对困守在邮政大楼内的 *** 军队进行劝降,终于迫使他们放下武器,使大楼完整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9、上海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商贸发达的商埠,作为南北邮件集散的枢纽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之一,上海邮政在我国邮政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独特地位。然而纵观上海邮政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也饱经艰辛,历尽沧桑,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四川路桥邮政支局是设立在邮政总局大楼的直属上海市邮政局的营业网点。共开设有多达70多个营业窗口,拥有上海本埠最完整的邮政服务。1924年12月起,至1957年1月,是上海邮政管理局的直属营业室,原称市局营业厅。1957年二月成立上海邮电管理局,市局营业厅改称为四川路桥邮电支局,1961年11月改称上海市市中区邮电局。1978年3月撤销市中区局,恢复四川路桥邮电支局。90年代以后,因为国有邮电分营,更名为四川路桥邮政支局。
10、1924年12月1日,随着邮政总局入驻办公,市局直属营业厅亦同时开门营业,成为远东更大的邮政营业厅。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因为地处公共租界北区毗邻闸北战场,市局营业厅一度关闭停止营业。战事停止以后,市局营业厅再度开门营业。到1947年,由于市局营业厅的业务快速增长,市局营业厅遂延长营业时间,开设塑料材质的透明特种信箱,接受公众投寄的挂号和快信。而同时,营业厅开始以挂号和快信手续处理,从而避免公众排队寄信,简化了服务流程。从1983年起,局所隶属关系不再随市、县行政区划变动调整,四川路桥邮电支局的管辖范围基本固定,所辖邮政编号固定为200085。
11、现在的四川路桥邮政支局下辖储蓄点1个,集邮门市部1个,邮筒20个,19个投递段1个速递点。 2005年,经过大修后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的一些部分组成上海市邮政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原大楼一楼中庭天井和靠天潼路一侧二楼的原办公用房改建成上海市之一座邮政博物馆。
12、主要陈列上海邮政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有自清朝以来的信箱模型和原件,以及相关交通工具的模型。其中有大清邮政时期铁质绿色邮筒、中华邮政时期白色来往沪京(南京)之间特别邮筒,以及各国邮筒。此外还有1924年邮政大楼等比例缩小模型。其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中国邮政的发展历程。前后通过四个部分,向游客展现了自古代邮驿以来到现代邮政制度的变化历程,同时内部装有一个可操作的邮件分拣装置,使得游客可以参与邮件的分拣过程。
13、中庭天井主要用来进行小规模仪式的举行以及一些邮政交通工具等比例模型的放置。其中主要有大清邮政、中华邮政两个时期的交通工具。在中庭北侧放置的是1946年11月,上海邮政总局在沪京铁路上设置的火车行动邮局的这节火车车厢的模型。车体通身为传统的邮政绿,内部陈设完全按照当时模样进行放置。位于居中的是1909年,上海邮政总局用来运输邮件租用的马车模型。而在最南侧的则是1917年春,上海邮务管理局购置的两辆用于运输邮件的法国克莱门特·贝亚特汽车的其中一个的等比例模型,车身为绿色,箱体上有中华邮政字样。
14、而在中庭西侧天花板上悬挂有一家飞机模型,而这家飞机是1929年7月8日,上海首条定期航空邮路——沪蓉航空线沪宁段开航的那架飞机模型。
三、上海邮政总局的介绍
上海邮政总局,坐落于中国上海市四川路桥北堍,门牌为虹口区北苏州路276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造价为320万银元。由当时沪上著名的英商思九生洋行负责设计,本埠知名的余洪记营造厂负责营建。大楼拥有号称“远东之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气势雄伟,现在仍为上海市邮政局和四川路桥邮政支局所在地。
上海邮政总局和上海四川北路邮政大楼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