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民国上海地图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民国时期地图全图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上海地图历史
上海古为渔村,1292年设上海县,十七世纪已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港,1685年在上海设立海关,此后,上海即成为“汇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0年 *** 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期间,上海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浦东新区开发,上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今日的上海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努力前进。
上海市,简称沪,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是中国更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是全国更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的内外交通运输枢纽。上海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亦是近代革命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当前按照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为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但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上海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43.06平方公里,郊县面积3697.4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21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2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岛。上海现有16个区、4个县,共205个镇,9个乡,99个街道办事处,3278个居民委员会和2935个村民委员会。.
上海路名由来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一、来自租界影响。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之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二、辛亥革命的产物。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之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之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五、***市***的少量调整和更改。抗战胜利后,******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 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事实上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时间很长,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同时新的命名又要考虑到不影响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区在地图上离得很近,而在上海又离得很远,出现了多个东北集群等有趣状况。最典型的就是虹口区的赤峰路、多伦路等原上海市区的东北角,现在基本处于应该叫“上海路”或者“连云港路”的位置,非常有趣。有安徽的好事者以此为据向上海市图书馆提问:为什么在上海没有一条安徽路呢?振振有词的。这个问题让上海图书馆的同志有些为难,我的主观臆测是,在有可能命名“安徽路”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一条需要命名的马路。要知道考证为什么没。
路名也是一种地名,以便于记忆、上口、一讲就知道怎么写更佳,故选用大众周知的地名来作为路名是不错的选择。此外,上海路名的命名 *** 有很多种,大致如下:1、省市县名法南北向的用省名,比如:四川路、河南路东西向的用市名,比如:南京路、北京路次要道路用县名,比如:太仓路2、旧有地名的沿用比如:旧校场路,南车站路3、起止点法(多见于郊区)比如:杨高路(杨思-高桥)4、宝钢、石化的经纬法经一路、纬五路5、张江高科的科学家命名法东西向用中国科学家名,比如:郭守敬路南北向用外国科学家名,比如:牛顿路6、花木地区的花木命名法东西向用花卉名,比如:牡丹路南北向用树木名,比如:白杨路7、外高桥保税区的外国命名法外国国名及其城市各取一字,比如:美盛路、意威路、德林路当时的国民***对道路命名的一种方案为基础制定的,没有特别的指向,主要道路多采用主要的省市名。这些路名,解放后变动也不大。解放后,新政权要对上海的路名要进行改置,后来的大量全国地名路名就是这样出现了,当然也保留了一些原有的路名.--如中华路就是原有的路名.一般而言,上海道路的地名是与全国的省份的各大体方位大致相同,如我国的东北省份在东北方向,反映在上海的地名上也在上海的东北方向。松花江路,鞍山路等,在杨浦区--在上海的东北区。还有上海地名的命名规则是,纵向(南北走向)是省的名称,横向(东西走向)则是省以下的市、地区、县的名称,如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延安路等是横向;而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福建路,浙江路,贵州路,广西路,***路等--纵向。当然也有特例,如广东路它是省名的路,但它却是横向。这规则在后来的运用上,基本上是这样的,可能特例会比较多。如成都路它是纵向的,但按规则它应该用在横向的路名上。推荐你看一篇文章上海:路名解读城市□本报驻沪记者沈颖摄影李江松“私人记忆档案”一个熟悉的地名往往构成记忆的大海,而地名像珊瑚礁保存一个错综的秘密,在人和地名之间有一份默契。有些说来还不无讽刺。周泽雄在他的上海回忆录里写道:“然我的初恋得以在花溪路展开算得一个好兆头,但正是在凯旋路,我陷入了爱情的滑铁卢。还有一次,当我自以为已经优哉游哉地把爱情从武宁路牵扯到富民路,继而又从市中心的襄阳公园大踏步地拓展到僻远的临江公园时,在一条大名叫‘团结’的路上,我和她又差点鸡飞蛋打。”地名是有其象征意味的,但这份意味不可能得到人民币那样的共同流通和集体接受,亦即不可能是字面上的那种,它属于你,而你或许又无从向他人道及。仇女士家在四川路边的一座小洋房,虽然是与六户人家合住。毕业于著名的复兴中学,在四川北路顶端。这条路上的每一寸沥青和水泥都见证了她20岁以前的青春,用她的话说:“这条街上每一爿店铺里面的每一个柜台卖什么,我都知道。”但是她的领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一次仇女士回娘家到四川路来转转,都会发现变化的东西。说到这里时她的眼角不住向上翘动,仿佛是一个王后在说后花园里,那个粗心的园丁没有按照她的意思修剪,结果“弄得一塌糊涂”。她曾经是这条路当之无愧的主人,至少是主人之一。而她的丈夫周先生则不是。他出生于四川路不远的海拉尔路。两条路之间还有一条路,名叫四平路。在人口密集的虹口区,四平路一度是一个分界,它的东面是海拉尔路等地的棚户区,以苏北人为主,以西是四川北路、欧阳路等广东人的后裔。在1949年以后上海相对封闭的日子里,四平路两侧是两个街区,也是两个阶级,周先生为了打通这两个街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过年前周先生回到海拉尔路,看到自己爱之恨之的棚户区已经被推倒。这里成了新的住宅小区,均价达到7000元一平米。他说他感觉“一下子被呛住了”,只能把车停好悠悠地抽了很长时间的烟。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关于地名的私人档案袋,各种地名都已被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分别归档。敲入城市的历史密码而对于一座城市,地名就像一套密码,你只有了解这座城市的全部底蕴,才有可能一一破译。上海的城区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路名规律变化的过程。最早的上海城区局限于现在黄浦区南部还被称为南市(以前这里是单独的南市区)的一个部分。聚集了一批“尚文路”、“蓬路”、“望云路”等一批并不规整的路名和以当地大姓为命名的很多弄堂,“翁家弄”、“吴家弄”等。也许当年的上海太小了,人口也不多,路名混杂不至于让人迷路。随着上海的变化,马路在被拓宽、延长和对接,这些路名也正在逐渐消失。但这个地区作为上海核心的时间是最长的,有好几百年———对于年轻的上海来说,这个数字和史前已经没什么区别了。1840年以后,南市北面的一条小河“洋泾浜”开始引人注目,这条普通的小河成了英租界南缘的界河,同时也成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界河,“东方”和“西方”的界河。其两岸也成了标准的华洋混居地,于是一系列不中不洋的词汇被冠名为“洋泾浜英语”。由于迅速膨胀的人口,租界之间的频繁往来,滨河被填平造路。取何路名,一番争论,最后成了以英王命名、以法文。
打开世界地图,您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处中国更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中国海岸线的中部。面向海洋、联接内陆的区位优势造就了这座城市海纳百川、交汇中西的独特气质。
上海已有700多年的建城历史,曾经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抓住开发开放浦东的历史性机遇,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和城市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上海现有陆域面积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0万,是中国更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十一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有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商在上海投资近3万个项目,涉及金融保险、贸易服务、现代物流、微电子、汽车、化工、钢铁制造业等领域。上海港拥有万吨级深水泊位74个、国际集装箱码头20个,还在兴建洋山国际集装箱运输深水港。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航班通往29个国家(地区)的141个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这里集聚与辐射,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上海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黄浦江两岸风光秀丽,素有近代西洋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与新楼林立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城内豫园、龙华寺等历代园林古迹引人入胜。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服装文化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不暇接。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商城等商业中心人流如织,流动着更时尚的风景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吸引海内外参观旅游者7500万人次。
上海路名由来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一、来自租界影响。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之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二、辛亥革命的产物。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之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之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五、***市***的少量调整和更改。抗战胜利后,******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事实上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时间很长,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同时新的命名又要考虑到不影响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区在地图上离得很近,而在上海又离得很远,出现了多个东北集群等有趣状况。最典型的就是虹口区的赤峰路、多伦路等原上海市区的东北角,现在基本处于应该叫“上海路”或者“连云港路”的位置,非常有趣。有安徽的好事者以此为据向上海市图书馆提问:为什么在上海没有一条安徽路呢?振振有词的。这个问题让上海图书馆的同志有些为难,我的主观臆测是,在有可能命名“安徽路”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一条需要命名的马路。要知道考证为什么没有“安徽路”,比考证。
二、民国北洋军阀时期的地图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 *** 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 *** 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
1895年,清 *** 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 *** 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
三、求民国时期上海每条路名称。或者有这方面书籍地图册也可以。
1、巨福路 Route Dufour乌鲁木齐南路
2、贝勒路 Rue Amiral Bayle黄陂南路
3、贝禘鏖路 Rue Lieutenant Petiot成都南路
4、公馆马路 Rue Du Consulat金陵东路
5、东蒲石路 East Rue Boute Farguson
6、白(百)尔部路 Rue Paul Beau重庆路
7、白来尼蒙•马浪路 Rue Brenier de Montmorand马当路
8、白赛仲路 Route Gustare de Boissenzon复兴西路
9、圣母院路 Route des Soeurs瑞金一路
10、亚尔培路 Avenue du Roi Albert陕西南路
11、西蒲石路 West Rue Boute Farguson
12、迈尔西爱路 Route Cardinal Mercier茂名南路
13、麦尼尼路 Route Marcel Magniny康平路
14、麦高包禄路 Rue Marco Polo龙门路
15、麦琪路 Route A.Magy乌鲁木齐中路
16、麦赛尔蒂罗路 Rue Marcel Tillot兴安路
17、劳利育路 Route Camille Lorioz泰安路
18、拉都路 Route Tenant de la Tour襄阳南路
19、金神父路 Route Pere Robert瑞金二路
20、宝昌路 Avenue Paul Brunat淮海中路
21、居尔典路 Route A.Charles Culty湖南路
22、赵主教路 Route Mgr Maresca五原路
23、姚主教路 Route Mgr.Prosper Paris天平路
24、格洛克路 Rue Brodie A.Clark柳林路
25、格罗希路 Route de Grouchy延庆路
26、恩利和路 Route Henri Riviere桃江路
27、敏体尼荫路 Boulevard de Montigny *** 南路
28、爱多亚路 Avenue Eduard VII延安东路
29、爱来格路 Route Coeur Allegre桃源路
30、陶尔斐斯路 Route Dollfue南昌路(重庆南路至雁荡路段)
31、维尔蒙路 Rue Vouillemont普安路
32、辣斐德路 Route Lafayette复兴中路
33、潘兴路 Route Pershing吴兴路(淮海中路至衡山路段)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