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苏州河上的桥(苏州河上的桥按照顺序)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6 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上海苏州河上的桥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上海苏州河上的桥的知识,包括苏州河上的桥按照顺序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苏州河上有几座桥
  2. 上海苏州河穿过几个区,全长几千米
  3. 上海的那个铁桥的明确地址
  4. 苏州河上的桥以及简介
  5. 上海有哪几座跨海大桥

一、苏州河上有几座桥

1、苏州河也叫吴淞江,吴淞江为长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长江入海口也被称作“吴淞口”。明代“黄浦夺淞”以后吴淞江成为黄浦的支流,但长江入海口仍被叫作吴淞口。上海开埠后,来沪外国人溯河往上,发现可以乘船直抵苏州府城,1848年,上海道台与英国驻沪领事签订展拓英租界条约时,首度在正式文本中,将吴淞江称为苏州河,后来上海市区的民众也逐渐称之为苏州河。但苏州河北新泾开始的上游地区仍称之为吴淞江。

2、吴淞江从太湖至上海入长江,延绵125公里。在上海部分称为苏州河53公里,共有31座桥梁。

二、上海苏州河穿过几个区,全长几千米

按照民间说法,上海苏州河起于北新泾,流经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止于外白渡桥的河口。在外白渡桥入黄浦江。

长度约为53.1千米,境内最宽600~700米,市区最狭40~50米,曲折多变,从北新泾至外白渡桥有急弯9处,曲率半径40~150米,河底宽15~20米。

唐朝中期,杜甫有诗句“剪取吴淞半江水”,之一次出现“吴淞江”的名称。上海开辟后,英国侨民在吴淞江坐船逆江而上,可达苏州,故称之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同与英国驻沪领事在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之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苏州河”。

唐代时,东江和娄江已经淤浅,而苏州河河宽10千米,水势浩淼。北宋年间,苏州河由于海岸滩涂堆积,河宽还剩1.8千米。到了元朝,苏州河下游河宽仅为50至70米,成为很小的河流。明朝初年,苏州河流域洪水泛滥,后经分流和建设水闸,水势才得以改善。

1569年,巡抚海瑞主持疏浚苏州河,改变了历史上黄浦江是苏州河支流的观念,确定了苏州河是黄浦江支流的地位,基本形成了苏州河今天的样子。

三、上海的那个铁桥的明确地址

是偶们上海的外白渡桥,距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濒临黄浦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风雨历史呢?

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了。

之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祥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祥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祥行经理或 *** 巨贩)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之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的。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桥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园桥”(Garden Bridge),并在桥头立铜质纪念碑刻字记载(1949年后铜碑被毁),而百姓则直呼为“外摆渡桥”。。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收购后拆除。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后来数十年,民间口误,读音成“外白渡桥”,于是,约定俗成地沿袭下来,再后来,历史走到今天,这其中的“涵括”早已经不止是一座桥的名字。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以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钢桥代替。光绪32年,打下之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

桥梁的建造设计单位为英国霍华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新桥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国艾菲尔铁塔十一年。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钢骨由英国克兰佛兰桥梁公司制造)。

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架桥梁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钢架桥梁兴起于19世纪的美国。白渡桥是中国之一座全钢结构桥梁,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整座桥梁的设计和架构。类似的钢结构桥,在当时,除了上海,还有横跨天津海河的万国桥(今名解放桥),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桥的建成时间还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国桥”。

上海人的记忆中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外白渡桥。在普通人眼中,外白渡桥始终硬朗,每天有近3万辆次的车从它身上驶过。人们对这一百年城市地标已渐渐熟视无睹。

为配合外滩综合交通改造及地下通道施工,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的外白渡桥即将与上海市民作短暂告别,一股城市集体记忆开始泛起,对百年老桥的怀旧在2008年3月1日它被移走进行大修之前达到了顶点。

上海苏州河上的桥(苏州河上的桥按照顺序)-第1张图片-

2008年4月,外白渡桥除桥墩以外部分被从原处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到2009年3月大桥将以原貌回到原地。

想象假如真的没有了这座桥,就少了城市发展的见证,少了集体记忆的载体。此次外白渡桥的大修,提醒了人们,保护百年老桥屹立不倒,是城市的责任与使命。

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在普通人眼中,它始终硬朗,每天都有近3万辆次的车从它身上驶过。或许是城市面貌每天都有新的亮点出现,在此次大修之前,人们对这一百年城市地标已渐渐地有点熟视无睹,只是想当然认为它是城市交通的一个枢纽。但就在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当然,英国设计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免除桥梁发生意外后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设计方专业严谨的态度。

设计者的郑重提醒,为市政设计施工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外白渡桥”铭牌边上一九零七年的字样提醒着,老桥已是百岁高龄。

在上海城建档案馆内存有外白渡桥的设计建造图纸及历年大修图纸档案共计6卷。已经泛黄的正式设计图纸上标明,外白渡桥建造方为“上海特别市政委员会工部局”,图纸绘制日期是1903年8月25日。虽说是由手工绘制而成,但线条却是工工整整,每一数据都不差分毫。这就是老桥的“出生证明”与护身符,它是老桥如何做到“修旧如旧”的最权威依据。

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地面文物处表示,老桥的修葺方案早前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并获得批复。按文物部门要求,苏州河历史更低水位以上的桥体将保持原貌。这是一套大胆而科学的维修保护方案。该方案在通道施工中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系数,并可保外白渡桥再使用50年。

在此以前,外白渡桥一天交通流量达3万辆次,而在此以后,外白渡桥将只对行人开放。到位的保护措施,更大限度地保证了老桥不会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未来更将进行每10年一次的超声波探测,以确保桥体安康。

尽管在现代桥梁设计中,外白渡桥建造过程中所采用的铆接技术已经很少被使用。但是,大修时,还是会对所有铆钉逐一检测,对每一根超期服役的钢桁进行健康检查。受损部件将被更换,剥落的油漆将被除锈,并涂刷与原本色彩没有偏差的防水油漆。据悉,外白渡桥预计在2009年3月左右完成大修后恢复原位,届时桥的寿命将有望再延长50年。

2008年4月6日上午,上海外白渡桥移桥工作正式开始,到12时10分许,外白渡桥南段桥面顶起,在原地转向,从苏州河开往黄浦江。至此,外白渡桥南段移桥工作一切顺利。由拖船将外白渡桥拖往上海船厂维修。

四、苏州河上的桥以及简介

苏州河,旧称吴淞江,绵延125公里,犹如一条玉带,将太湖与上海连接起来。自从上海开埠以后,曾在东段的苏州河上,先后架设了10余座各式桥梁,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早架设的桥梁,就是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的前身叫韦尔斯桥,在此之前,苏州河上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座简易桥梁,南北交通主要靠渡船来连接的。

随着苏州河两岸英美租界的开辟,人口的增多,迫切需要在苏州河上架设桥梁,以便利南北交通。有个叫韦尔斯的英国人,联络了英商宝顺洋行大班韦勃、兆丰洋行大班霍格等12个股董,发起组织“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

耗资1.2万银元,于1856年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建成了一座横跨苏州河的木桥,取名为“韦尔斯桥”,桥长450英尺,宽23英尺,桥中间设有一座吊桥,遇有大船过往时,须拉起活板。这时的韦尔斯桥还不是白渡桥,凡是过桥的中国人均要留下“买路钱”—过桥税。

1873年由工部局出面,又在此附近建了一座木桥。因桥在外滩公园旁,故定名为“公园桥”,俗称外摆渡桥,又因此时中国人过桥不再交钱,可以白渡苏州河,又称“白渡桥”。

上海开埠前,苏州河南北两岸交通全靠摆渡船,沿河从东到西设有多个摆渡口,靠近黄浦江的一处,是苏州河河道上东面最靠外的摆渡口,叫“外摆渡”。

当年,苏州河两岸沦为英、美租界后,英国人威尔斯组建“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向工部局提出在外摆渡附近建造木桥的计划,并要求享有20年的经营管理权。

不久,一座收取行人车辆“过桥费”的“威尔斯桥”在苏州河上架起,俗称“外摆渡桥”。20年后,工部局收回经营权,重新造了新桥,市民过河无需再付过桥费。

1906年,为通行有轨电车,工部局又将木桥改建成钢桥。由于“摆”与“白”在上海方言里读音基本相同,“外摆渡桥”后来演变成了“外白渡桥”。

1949年后,原嵌在桥头堡上的英文铜质落成纪念碑被拆除,桥名被重新刻写为“外白渡桥”。

五、上海有哪几座跨海大桥

上海跨海大桥有东海大桥和沪甬跨海大桥两座大桥。

东海大桥横跨,上海浦东新区芦潮港与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全长32.5公里。通车于05年5月,总造价71.1亿元。

沪甬跨海大桥规划中的沪甬跨海大桥,起于杭州湾跨海大桥以南,宁波慈溪附海互通,路线北行,跨越杭州湾口(经过宁波、舟山、上海海域),在上海金山登陆。

一、东海大桥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部的南汇新城镇(原芦潮港镇)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洋山镇之间;大桥北起芦潮港社区以东约4千米处的老防汛大堤,向南经新防汛大堤后,上跨杭州湾东北部海域。

向南至舟山群岛西北部的崎岖列岛,依次经过大乌龟岛和颗珠山岛后,止于小洋山岛。截至2013年,东海大桥为沪芦高速公路(沪高速S2)组成部分。

线路北端在浦东新区海岸大亭立交桥处同时衔接沪蓉高速公路北段以及上海绕城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1501)东环至南环转角段,在泥城镇和南汇新城镇分别与南芦公路、两港大道设全互通进出口,

线路南端在大乌龟岛处互通接玄珠路,在小洋山岛对接东海大道。

二、沪甬跨海大桥南起浙江慈溪,北接上海金山,连接沈海高速,直线距离近70公里。

与杭州湾跨海大桥不同的是,该桥将考虑合建城际铁路,更好利用通道资源,发展综合交通。

以从宁波出发为例,相对于杭州湾跨海大桥从嘉兴绕行,沪甬跨海大桥将更接近上海,沪甬两城行车距离从大约200公里缩短至160公里左右,行车时间有望缩短到一个小时之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海大桥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苏州河 上海 顺序 按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