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中唐时间和早唐和中唐的检查时间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唐朝细分时间段,中唐晚唐盛唐怎么划分
1、中唐,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太和末(766-835),共六十九年,是为中唐。
2、晚唐,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逐渐失去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3、盛唐,史学上盛唐指的是从唐高宗时代开始到安史之乱爆发前,大致开始于公元650年到755年结束。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
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二、唐朝中期是指什么时候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
在位皇帝有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
前唐,武德元年(618年)到玄宗初年(712年)约一百年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2)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
晚唐,文宗大和十年以后(836—907)约七十年
初唐从开国到李世民贞观结束618-649年,属于唐朝开创到巩固时期.
盛唐从高宗到安史之乱爆发650-755,这一时期中国文化诗歌等都是项峰.
中唐从平定安史之乱到文宗改革未成而去世.763-840,属于勉强维持,文化有所发展.
晚唐当从唐武宗到唐末841-907.是经济快速下降,文化转向低迷,风格开始颓废.
三、中唐和晚唐的分界线是什么时候
有关中晚唐的分界2008-02-04 00:34大家都知道,唐代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部分,其中初唐和盛唐大概可以以陈子昂为界,盛唐中唐可以用安史之乱划分,那么,中唐和晚唐呢?
有人说,李贺是中唐最后一位诗人,能不能用他的卒年来划呢?李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816年。816年或其附近是否就是中晚唐的界限呢?我们来看看中唐其他的诗人吧!中唐诗坛上最为著名的诗人群有三个:“大历十才子”、韩孟派和元白派,此外,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有着独特个性的诗人。“大历十才子”在时间上比较早,我们可以不考虑他们。韩愈卒于824年,孟郊卒于814年,元稹卒于831年,白居易卒于846年,刘禹锡卒于842年,柳宗元卒于819年,几乎都比李贺要晚。这样分好像不是很合适。
别的诗人的资料我这里不多,刘禹锡和杜牧的年谱我这里都有,正好他们一个是中唐诗人,一个是晚唐诗人,对照一下他们的年谱不就行了吗?如果刘禹锡的卒年与杜牧的生年相近,那这几年就可以粗略地作为中晚唐的分界了。可是,在杜牧39岁的时候,刘禹锡才去世,也就是说,两人的年谱中,从803年到842年,有将近40年是重合的!杜牧只活了50岁,整个唐朝也不过只有289年,这40年绝不可以粗略地看成一个时间点,再模糊也不行。怎么办呢?对,这39年还可以再压缩。因为老诗人不一定一直写到死,而小诗人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写诗的。两头的时间一压缩,时间自然就短了。先看杜牧。根据山西古籍出版社的《杜牧集》中的年谱,他的之一篇重要的作品《阿房宫赋》作于825年。这一年杜牧22岁。这一下,39年就压缩到了17年(825~842)。再看刘禹锡。是不是825年以后他就没有重要作品问世了呢?翻开他的年谱,我们不难发现,825年他写了著名的《金陵五题》,826年他作有《金陵怀古》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27~828年有《再游玄都观》,834年有《杨柳枝词九首》,838年有《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841年作《秋声赋》,837~842年有《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晚年“精华不衰”,所以这17年实在很难再压缩了,而17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是不是还是太长了呢?
如果这个思路不通的话,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找出一个类似于“安史之乱”的重大政治事件来划分中晚唐呢?安史之乱后对唐代政局和文坛产生了较大政治影响的时间还有王叔文变法、甘露之变、会昌灭佛、黄巢起义等,王叔文变法显然太早了,黄巢起义又显然太晚了,都不可能作为中晚唐的分界线。唐武宗即位时,杜牧已经三十八九岁,他的《阿房宫赋》也已经完成了十好几年,所以用武宗会昌时期的灭佛来分,也明显不合适,落在备选范围之内的,就只剩下了一个甘露之变(835年)。但是,甘露之变可以划分中晚唐吗?这场政治变乱的后果是文宗皇帝被软禁,宦官实力膨胀,一些反对宦官专权的大臣被杀(包括诗人王涯、卢仝);但是,不久,文宗驾崩,武宗即位,有效地遏制了宦官专权,而且,王涯被杀只是因为他是宰相,而卢仝则更冤枉,只是因为当时正住在王涯家里。这次政变的政治影响极为有限,远远不能和安史之乱相提并论,而且也并未引起文风的变化,更没有引起文坛大的震荡,所以,恐怕不能作为中晚唐的分界。看来,此路不通。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位皇帝来区分中晚唐呢?唐代共有二十位皇帝,中唐的皇帝大多还只是平庸,到了晚唐就多昏庸了。安史之乱后的皇帝依次是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和哀帝。王叔文变法发生在顺宗时,黄巢起义发生在僖宗时,截取中间这一段,我们眼前还有七位皇帝。这七人之中,懿宗不是明君,应该可以作为定论,可以排除;宪宗在位期间,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韩愈、李贺、元稹等重要的中唐诗人,都十分活跃,所以他也可以排除;唐穆宗、敬宗在位的时间都不长,文宗想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却发生了“甘露之变”,武宗确实做到了励精图治,但他在位时间也不长,宣宗是著名的明君,有“小太宗”之称。总的来看,宣宗之前,唐代还出现过一些有作为的皇帝,还有复兴的希望,从懿宗开始,唐代灭亡的趋势就已经不可逆转了。这样看来,似乎界限应该划在宣宗和懿宗之间。但是,如果这样划分,著名的晚唐诗人“小李杜”就全变成了中唐诗人。所以,这条路也走不通。
实在不行,我们综合一下以上各种思路来看吧!刘禹锡与杜牧所重合的十七年是825~842年,李贺卒于816年,韩、孟、元、白、刘、柳分别卒于824、814、831、846、842和819年,除了刘、白长寿之外,大部分中唐诗人的卒年落在了820年前后,而大约在这一时期内在位的皇帝主要是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和唐穆宗(820~824年在位),另外还有敬宗(824~826年在位)、文宗(826~840年在位)和武宗(840~846年在位)。
也许中晚唐只能大致在820~842年左右分吧?也许他们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吧?翻开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隋唐卷,我们可以看见这样一段话:“长庆以后,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诗歌适应时代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于是唐诗风貌再次出现明显转变,由中唐进入晚唐。”长庆是唐穆宗的年号。可见我的想法大致是不错的。唐穆宗和唐敬宗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文宗受制于宦官,这一时期唐王朝的灭亡还未成为定局,但说唐王朝的危机进一步加深,是不错的。
另外,《中国文学史》中讲晚唐诗歌的时候还说:“晚唐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这种悼古伤今,从刘禹锡在长庆末期和宝历(唐敬宗年号)年间写的《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台城怀古》等篇开始,形成一股势头,随后,有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大量创作。”也就是说,把刘禹锡完全作为中唐诗人,是不确切的。他有开启晚唐诗风的作用。
我的这些想法,并不是发现,而是自己探究,我想,其意义也就在于我开始学着调动自己所知道的或容易找到的零散的材料去思考和处理自己提出的问题。也许里面错误和漏洞百出,也许其中的思路和 *** 就有很大的偏差。欢迎大家进行批评指正,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
四、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在什么年代
初唐,文学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618年——712年)。史学上是指从唐代开国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18年——649年)。盛唐,是后世对唐王朝的赞颂之词。文学上的盛唐指的是从开元元年到天宝十四年(713年——755年)史学上盛唐指的是从永徽元年到天宝十二载(650年——753年)。中唐,唐史分期之一。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太和末(766-835),共六十九年,是为中唐。从875年后,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晚唐时代结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