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武则天在位时间,以及武则天多大当上的皇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武则天在位一共多少年
1、武则天在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唐中宗和唐睿宗时做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
2、690年10月16日即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即位时已经67岁了,是中国史上即位年龄更大的皇帝。
3、655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4、690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是一共当了15年女皇帝。
5、武则天称帝的那一年,英雄人物都为时局的不幸转变而悲伤,担心王朝会倒台,担心他们无法报答已故皇帝(即高宗皇帝)的恩宠,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儿子。此后不久,出现了重大指控,许多无辜的人被错误地指控,并伸出脖子等待处决。
6、天地变得像一个巨大的笼子,即使一个人能逃脱它,他能去哪里,这是可悲的。引起了整个国家的哀悼。为了接任皇后,武则天勒死了自己的 *** 。
7、她愿意粉碎自己的血肉表明她是多么邪恶和卑鄙的性质,尽管这只是邪恶的个人和嫉妒的妇女可能做的事情。然而,她接受了正义的话语,尊敬正直的人。
二、武则天在位期间用了多少年号
圣神皇帝(尊号)武曌(武则天)在位时间 684年—704年(在位20年)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共有12个年号,这其中还不包括5个为时很短的年号;在位20年,竟用了17个年号。他改元改得太频繁了。这些年号分别是光宅(一年)、垂拱(四年)、永昌(一年)、天授(两年)、长寿(两年)、延载(一年)、天册万岁(一年)、万岁通天(一年)、神功(一年)、圣历(一年)、久视(一年)、长安(四年);还有载初、如意、证圣、万岁登封、大足等五个年号。
神功——当时唐军大破契丹,又铸成九鼎,便于当年九月改元。
⑴永昌——在当年正月宴飨万象神宫时,祈求国泰民安永远昌盛;
⑵长寿——太后虽已年届古稀但是善于打扮自己,即使是身边的亲信也感觉不出她的衰老,丙戌日“敕以齿落更生”,九月庚子日,“御则天门,赦天下”,然后改元为长寿;
⑶久视——《老子》有“长生久视之道”之句,“久视”即不老,耳目不衰,太后让洪州一个名叫胡超的和尚炼合长生药,三年“所费巨万”才合成,武后服用之后“疾小瘳”,然后赦天下,改元久视。
3、有些年号是为了个人崇拜,更为改朝换代造势而改
武则天为了赢得所谓民意的支持可谓煞费苦心。她不仅重用酷吏、告密者,诛杀不顺从自己的大臣,甚至“诛杀唐宗室殆尽”,而且竭力从舆论上营造一种氛围,让天下臣民认可自己为帝王乃天所授。这就不得不提万象神宫了。
垂拱四年十二月辛亥日万象神宫建成,“高294尺,方300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棤藉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宴赐群臣,赦天下,纵民入观。”龙在凤下,此寓意便是不言也自明了。此后太后便很多次地来到万象神宫,或祭天地,或祭祖先(当然在不同的时候祭祀祖先的姓氏、顺序会有所不同的)。
⑴载初——永昌元年十一月,太后“享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
⑵天授——当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九百多人诣阙上表,请求改国号为周,太后假装不许,但是提拔傅游艺为给事中。于是百官及帝室宗亲、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总共六万多人都上表请求,皇帝本人也上表请求赐姓武氏。然后群臣上言:有凤凰从明堂(即万象神宫)飞入上阳宫,又聚集在左台梧桐树上,停留了很长时间向东南飞去;还有几万赤雀集于朝堂。于是太后答允了皇帝及群臣的请求,壬午日驾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并且改元为天授(意思是上天所授)。
⑶万岁通天——在万象神宫被妒火中烧的和尚怀义一把火烧光后,太后又令建造了一个新明堂,其规模较前小。上面建高二丈的铁凤,被大风损毁之后,又建一个群龙托捧的铜火珠,并且将此新明堂称为通天宫,然后又是赦天下,又是改元,改元为万岁通天。
光宅是其之一个年号,意谓普通安定,《尚书·尧典序》有言“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长安是其最后一个年号,长安四年(704年)一帮对唐室忠心耿耿的臣子策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从而恢复了唐。历史真是巧妙回归,武则天大部分时间呆在“神都”洛阳,他的最后一个年号竟然是长安,由洛阳到长安,唐室再兴。
而武后次年(705年)十一月壬寅日崩于上阳宫,享年82岁,且留有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亲属皆赦之。”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五月葬则天大圣皇后于乾陵,最终还是以高宗的皇后与高宗合葬。
三、武则天在位多长时间
1、武则天在位15年(690年-705年)。
2、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3、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4、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
5、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6、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7、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四、武则天在位多少年
1、武则天一共做了15年的皇帝。在位时间:690年-705年
2、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3、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武则天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
4、嗣圣元年(684)二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5、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武则天十五年的皇位生涯结束。
6、武则天,作为中国之一位女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在她执政期间,她还颁布了许多惠民政策,使繁荣的唐朝得以延续。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女性形象。许多研究人员根据历史记录和肖像恢复了她的青春。
7、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