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解放后的上海和为什么上海解放后就落后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上海的发展史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战国时期的上海先属越国,后属楚国。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别称“申”就源出于此。
上海的另一个别称“沪”,源于“沪渎”,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这一带被称为“沪渎”。
“上海”这一名称的真正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上海,已开始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在今外滩至十六铺的黄浦江中,它的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些便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元代的上海镇已有很大的发展,并设立了市舶司。此后,上海镇又升格为上海县。明代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更大的棉纺业中心,商业经济日趋发达。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 *** 在上海设立了海关。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3年,在 *** 战争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之后,美国在上海设立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上海设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后,上海实际上被划分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自1843年以后100多年里,上海成了外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倾销商品,搜刮原料、钱财的主要口岸,上海因此也有了“冒险家的乐园”之称。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 *** 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宣告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收回。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经过上海历届 *** 与人民长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设,上海成为新中国的重要的工商业基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 *** 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面积6340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上海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陆上的能源矿产同样匮乏。70年代以来开始在近海寻找油气资源,在多口钻井中获得工业原油和天然气。
据初步估算,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60亿吨,是中国近海海域更大的含油气盆地。附近的南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有2.9亿吨储量。东海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现一些矿物异常区,有锆石、钛铁砂、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
上海市境内天然植被残剩不多,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仅分布于大金山岛和佘山等局部地区,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滩地和港汊。栽培的农作物共有100多个种类,近万个品种。蔬菜多达400多种,居全国之冠,瓜果和观赏花卉品种也很多。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东缘。境内河道(湖泊)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积率为9%~10%;上海市河道长度2万余公里,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
上海市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相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
统计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相比2014年末,外来常住人口减少14.77万人,同比降幅为1.5%。
二、上海解放后有哪些租借地
解放前上海有3个租界,分别是:英租界、美租界、法租界。
上海英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国领事向苏松道台要求划虹口一带为美国租界。次年,以口头协定,以苏州河北岸虹口地段为美租界。
1849年4月6日法国与上海道正式签字换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上海法租界是法国在旧中国四个租界中面积更大、发展更好的一个租界。法租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并在1943年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哪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市中心区(1949-1960,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
1.黄浦区,2.老闸区,3.卢家湾区(简称卢湾区),4.邑庙区,5.水上区(1953年以黄浦江、苏州河及其68条支流水域设置。因居民都是散居水上的船民,故名。1956年年底因散居水上船民大部分都已在陆上定居而撤销),6.新成区,7.蓬莱区,8.嵩山区,9.徐家汇区(简称徐汇区),10.常熟区,11.长宁区,12.静安寺区(简称静安区.1956撤消建制,1960年复建),13.法华区,14.普陀区,15.闸北区,16.北站区,17.北四川路区,18.提篮桥区,19.虹口区,20.杨树浦区,(1949年改今名),21.榆林区
撤并至今日情况(只针对以上区名,并不涉1970年后的更动):
南市区(1956年6月水上区撤销,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水域的中线以西,以南归区境,1960年新成区东部及邑庙区、卢湾区的部分地区划归区内,后改动见备注1)
卢湾区(1956年、1960年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先后将撤销的嵩山区和邑庙区部分地境并入,成今界。)
徐汇区(1956年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仍名徐汇区。)
长宁区(无撤并情况,但1980年后有多次括界成今界)
静安区(1956年撤销静安区建制,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析为东、西两部,分别并入新成、长宁2区。1960年初以江宁区全部、新成区西部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地复置静安区。)
普陀区(1950年闸北、真如、新泾3区部分地段划入后,辖境扩展至苏州河以北,1956年后又多次划入真如、大场、西郊等区和宝山县部分地域。)
闸北区(1956年北站区并入。1958年划入原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1962年从虹口区划入罗浮路以西地区。)
虹口区(1956年划入北四川路区,1960年划入提篮桥区)
杨浦区(1958年北郊区撤销,将走马塘以南划入。1960年1月榆林区撤销后并入。1961年浦东县撤销,将沪东街道并入。吴淞区及浦东新区变更见备注)
郊区(1949-1965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
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杨思、洋泾、高桥、真如、新市街区(1952年撤销建制,辖地划归江湾区)。
1.东郊区(1956年由杨思区,洋泾区,高桥区合并而成.)
2.西郊区(1956年由新泾区,龙华区,真如区合并而成)
3.北郊区(1956年由吴淞、江湾、大场3区合并设置)
4.浦东县(位于今浦东新区西部。1958年以东郊、东昌2区设置,因地片名浦东为名。县境东邻川沙县,南接上海县,西濒黄浦江,北临长江口。县人民委员会设在浦东南路。辖高桥、洋泾、杨思3镇用11个公社、6个街道办事处。1961年撤销浦东县,原东郊区地划归川沙县,原东昌区地分别划归杨浦、黄浦、南市3区。)
注意:1.为今浦东新区雏形.2.为1980年代上海县雏形.现都已撤并.
3.为今宝山区雏形.4.为1980年代川沙县雏形.
以下为今大体建制,已有较大变动.
1.上海县(1958年1月从江苏省划入上海市,1960析出闵行镇及吴泾镇设闵行区,1992年9月由原上海县和闵行区“撤二建一”,设闵行区,沿袭闵行区名。)
2.川沙县(1950年从江苏省划入上海市,1961年浦东县农村地区并入县境,1982年划出杨思公社部分大队归南市区,1984年又划出洋泾镇和洋泾、严桥、六里、杨思、张桥5个乡127个生产队归杨浦、黄浦、南市3区。撤县前辖2个镇、27个乡,面积446.11平方公里,人口62万。1993年撤销川沙县,全境划归浦东新区。)
3.宝山县(1956年江湾、大场、吴淞3区合并为北郊区,1958年北郊区和川沙县横沙乡并入县境,同年划属上海市。1960年吴淞镇及薀藻浜南至长江路、长江西路一带划入吴淞区境,1980年划出盛桥、月浦、吴淞、淞南、庙行公社所属部分地区及城厢镇归吴淞区。1988年撤销宝山县,全境与吴淞区合并设立宝山区。)
4.嘉定县(1958年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2年,长征、桃浦2乡划属普陀区,同年改县为区。)
5.南汇县(1949年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1952年苏南行政公署撤销后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划归上海市。20世纪末撤县建区)
6.松江县(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县属苏州专区,同年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20世纪末撤县建区)
7.金山县(1958年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20世纪末撤县建区)
8.崇明县(民国期间隶属江苏省,1958年11月改属上海市。)
9.奉贤县(1949年5月后,隶苏南行署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属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世纪末撤县建区)
1.1964年吴淞区撤销后并入杨浦区(1980年又划归复建后的吴淞区)
2.1993年撤消川沙县,川沙县全境与杨浦区沪东街道,黄浦区浦东部分(1961年浦东县撤销后,东昌路办事处、崂山西路办事处、张家浜办事处划入,区辖境始跨黄浦江两岸。1984年8月川沙县所属的洋泾镇、洋泾乡的7个生产大队,严桥乡的张家楼及光辉大队部分地域划归区境),南市区浦东部分(1961年浦东县撤销,黄浦江以东的周家渡一带划入区境,1982年和1988年又先后划入杨思乡部分自然村和杨思镇,区境东、东南以杨高路、白莲泾一线与川沙县、上海县为界;1993年浦东的周家渡、塘桥、上钢新村、南码头路4个街道和杨思镇等地区划入浦东新区)及上海县三林乡撤并建立浦东新区。
3.2000年南市区及黄浦区“撤二建一”,仍沿用黄浦区名。
四、上海何时沦陷又何时正式解放,上海孤岛时期指的是哪段时期
1、人们习惯将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时间称为“上海孤岛时期”。
2、1937年8月13日,日军扩大了在华的侵略战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八·一三事变”。为了扼守长江口要冲,国民 *** 调集60余万兵力、180余架战斗机、17辆战车,在上海近郊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淞沪拉锯战。
3、国民 *** 为此投入了京沪杭地区的全部精锐之师与之抗衡,日军为了达到3个月内 *** 的目的,相继投入了装备精良的30余万兵力、500余架战机、300辆坦克和130艘军舰,战争场面甚为惨烈。中国军队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分批撤出战场。
4、1月9日,松江失陷,蒋介石下令撤退。11月12日,上海宣告沦陷。
5、孤岛时期的上海在经历短暂低迷之后,随着资金流、人流与物流的大量涌入,加之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和内外交通的畅通,金融业、房地产业、轻工业、娱乐业等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畸形繁荣景象。
6、与此同时,日本当局并不满足这一现状,想方设法渗入租界,策划在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等地举行 *** ,向上海各界 *** ,显示其武力,这遭到了上海人民的激烈抗争。1937年12月3日上午,5000余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列队通过公共租界,向租界当局 *** 。
7、当队伍经过南京路抵达广西路口时,一位不知名的爱国青年手握手榴弹,纵身跃入队伍中,当场炸死炸伤日军3人,其本人被巡捕开枪击中,壮烈牺牲。
五、民国时期上海有多辉煌
很辉煌,号称东方巴黎。可以通过数据就能看出当时的上海有多辉煌:
在城市人口及硬件规模方面:1931年,上海市人口311万,全国之一,全球第五;1949年武汉解放时,武汉三镇人口仅有102万,这时候的上海是500万。1937年,上海发电量为11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5.5%。
与城市规模同样夸张的还有上海的经济实力:1933年,上海工业产值7.3亿,约占全国12大工业城市产值的66%;排名第二的天津仅为7400万。30年代上海还是亚洲更大的黄金交易中心,世界第三大证券交易市场。
同时,中国之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也是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摄,这一时期,上海发行的电影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
这一时期的上海,处于中西方文明交汇的最前线,人们衣着时尚,男士西装革履,女士旗袍长裙 *** 等屡见不鲜。飞机、汽车、电车方便着上海市民的出行。泸州老窖、“华生牌”电风扇、“骆驼牌”香烟,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任何商品你都可以在上海买到。
随着大量西方人在上海经商及定居,英国式、希腊式、哥特式、俄国式。各种风格迥异的西式建筑在上海拔地而起,构成了全中国独一无二的风采。到解放前上海的城区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86平方公里。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解放后的上海和为什么上海解放后就落后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