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补气口服液,补血补气口服液哪个牌子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6 0
人参和黄芪,谁补气效果好?做成中成药后该如何选?

气虚了,人参和黄芪该怎么选呢?大家好,我是和医生,人参和黄芪作为中医常用的补气药,补气能力都非常强,同时这两味药也都做成了中成药, 黄芪精及人参口服液更方便大家去使用,但是你说我气虚了,该怎么选呢?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两个中成药的区别,


首先就是黄芪精,我们看看它的说明书功能主治这一块,主要用于:补血养气,固本止汗。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 而人参口服液,功能主治写的是: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用于气虚所致的身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气短,失眠健忘。

我们先说说之一个区别,黄芪精补气重在益气固表,人参口服液重在大补元气

黄芪补益长于固护卫气,实表止汗。也就是说黄芪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人体自身对外界邪气的抵抗能力,并且能达到固表止汗的功效,因而在一些治疗外感邪气的方剂中也多见黄芪的身影,因此体虚容易感冒、自汗盗汗的人群常用黄芪。而人参补益之长在于大补元气,补益五脏,复脉固脱,尤其是补脾,因此在一些久病、大病者,五脏俱损以及产后的人群,常用人参。

我们接着说第二个区别, 人参口服液能安神益智,黄芪精则能托毒排脓。

人参能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开心益智,当脏腑精气充盈、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也正常有序时,睡眠质量自然也高。因此对于因脏器虚损、失眠多梦的人群,人参口服液更加适合。而黄芪具有益气固卫托毒排脓、生肌的功效,能通过调和营卫的作用,抵御外邪、调控腠理,以达到防止毒邪内陷、托毒外出的作用,对于创口久不愈合、慢性溃疡、内外痈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我们接着说第三个区别,对水液调控的作用不同

人参能益气生津,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多用,如糖尿病人群,就常用人参治疗,如常用的中成药,十六味消渴胶囊、参芪降糖颗粒就含有人参组分。

而黄芪既能固表“止汗”,同时又具有“利尿”的作用,对于脾肺气虚、水湿内停所致的疾病,便可选用黄芪治疗,比如水肿、慢性肾病常用。

这是黄芪和人参最主要的三个区别,那你知道你的气虚更符合哪种情况,又该如何选了吗?

朋友你千万别生病,千万别喝药,不然每顿药都会让你怀疑人生

记得父亲在世的时候,坐在茶几上,从柜子里拿出自己的药包,一样样取出每次喝的药丸,大概七八种的样子,倒上一杯温开水,一粒粒喝下去。有一次,父亲对我说:你看爸爸多可怜,一次喝这么多药,光吃药都吃饱了。那时候真的太年轻,父亲说这话没往心里去,心想:病了当然要吃药呀!医生叫你吃,你就吃呗!老年人慢性病多,吃药预防老年疾病。

现在自己也快加入老年的队伍,前几年还觉得精力充沛,身体棒棒的,近几年感觉浑身哪都是毛病,也许是退休无所事事的原因,不像上班时规律,每天按时起床,上班处理各种事务,晚上睡眠也好。退休了天天早晨不起,晚上不睡,吃饭凑合,整天玩手机。几个月以来,浑身疲乏,大汗淋漓,胸闷气短,食欲不振,胸口跟压了个石头一样,整个人懒得不想动,对什么都没兴趣。起初以为是阳了,又以为是中暑了,又以为心脏不好,肺不好,胃不好,也做了检查,没啥大毛病,医生说不出个所以然,开点药先吃着看。

细数吃过的药,治阳的莲花清瘟,病毒颗粒,苏黄止咳,玉屏风;治中暑的霍香正气水,治肺的内消沥片,治心脏的丹参片,治胃的木香顺气丸,香砂平胃颗粒;归脾丸,逍遥丸;预防关节炎的氨糖;补气血的补血益气口服液,黄芪精,还有什么党参,金银花,甘草,枸杞子,甚至还想去买抗抑郁的药!哎呀妈呀好多好多,真正向父亲说的:吃这么多药,吃都吃饱了。

谁都希望有个健康的身体,拿着退休金,快快乐乐每一天,可是年龄大了,你不找病,病来找你,你说烦人不烦人!可能人体机能运转几十年,零件磨损了,也该修理维护了,一是锻炼身体,二就是靠吃药维持,难道剩下的时光都跟药分不开吗?我不想吃药!


今天要吃的药

看着这些要吃的药丸,真的不想吃,我想起了我亲爱的爸爸,七月十五马上到了,愿您老人家在那边安好!

我想我要战胜自己,从改变懒开始,每天出门逛街逛公园,即便我有抑郁的症状,我也要勇敢的战胜自己,不能赖床上,走出家门!58上看了几天工作,没有合适的,不工作也罢,打起精神来,每天外出,不要连刷牙洗脸都嫌麻烦,当我意识到我可能跟抑郁沾边的时候,我要勇敢的战胜自我,相信我!

红芪口服液提醒您:百病源自气血不足

中医讲“气血”,气血在哪儿?气在经络里推动血液循环。我们的血管组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公路、铁路似的。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其实人的健康也是这个概念,要想健康,就要努力让血管保持畅通。如果血管哪儿堵了,是不是我们的身体就生病了?像我们平常讲的“肿瘤”、 “囊肿”、“结节”、“增生”等,都是临床上血管堵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叫法。不管堵在哪儿,按照中医的讲法,都是气滞血瘀。所以气血不畅是百病的根源。

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气虚是一种多发证,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

肺气虚,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肾气亏虚,则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搏微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当出现气虚的症状越多,则表示气虚的严重度也越高,我们宜培养正常饮食习惯,如定食定量、避免吃零食,饭前尽量勿吃过甜、高脂肪或高糖之食物、饮料,以免过早产生饱胀感而降低食欲。而正常的作息及适度户外运动,都可避免气虚加重。暑热来袭,体能消耗大,水分流失快,此时补气养血就显得十分必要。

红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黄芪性微温,味甘,也是中医极为常用的补气中药,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补一身之气。《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根据医家习惯,黄芪常与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同服,则补气之力愈佳,气虚体质食之更宜。

“红芪口服液”选用甘肃武都产名贵道地药材红芪。红芪学名多序岩黄芪,产量稀少,药性纯正,在《药性论》和《本草纲目》中被列为名贵药材,广受推崇,有补气圣药之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免疫调节和抗微生物作用优于黄芪。红芪与黄芪同科异属,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基本相同,药理作用相似,故临床通用。80年代研究发现红芪中含有抗菌成分“"1-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这种物质,故红芪独具抗菌作用。“红芪口服液”是由甘肃中医学院研制的独家国药准字号品种,疗效确切。对免疫力低下人群、亚健康人群、易气虚的上班人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术前术后人群等效果显著。

治疗气血亏虚,中成药怎样联用更好?


一、气虚、血虚的症状

1)气虚

主要表现:少气、懒言,声音低微,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小便清或频、脉虚弱或虚大等,脱肛及子宫脱出等。


治疗 *** :补脾肺肾之气。


2)血虚

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怔忡、气微而短、疲倦乏力,或手足发麻等。


治疗 *** :补血。


3)气血亏虚

主要表现:容易生病,会怕风、寒,容易自汗,多疲倦,不愿意说话,声音低微,面色苍白或者萎黄,容易受到惊吓,心悸,睡眠清浅甚至失眠,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


二、补气血常用中成药


因为气血是相互滋生的,所以单纯的气虚或血虚是不多见的,所以在中医临床一般是气血双补,在门店中气血亏虚的顾客也是较为常见。


补气血常用中成药


名称

功能主治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

十全大补丸

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人参养荣丸

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阿胶补血颗粒

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鹿角胶

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血虚头晕,腰膝酸冷,虚劳消瘦。

益气养血口服液

益气养血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气短心悸、面色不华、体虚乏力。

生脉饮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 *** 下坠。


三、联合用药方案


1)玉屏风颗粒+牛初乳片


配搭理由:玉屏风在治疗是治疗表虚自汗,容易感冒的人群的要药。适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人体抗病的能力,两种商品合用可以更好的抵抗疾病的侵袭。


2)阿胶补血口服液+牛磺酸氨基酸片


配搭理由:阿胶有显著的抗贫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加上黄芪、熟地黄、白术(麸炒)、党参、枸杞子气血双补效果好。


氨基酸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且容易吸收,一起服用可以增强提高免疫力。


3)补铁制剂+益气养血口服液(或阿胶补血颗粒)


配搭理由:气血生化不足或失血容易造成气血双亏,这也符合西医理论中的贫血的范畴,所以在服用补铁制剂纠正贫血的同时可以服用治疗气血双亏的中药制剂,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四、注意事项


血虚的人饮食营养要均衡,多食赤小豆、花生衣、鲫鱼、瘦肉、猪肝等食物。


气虚的人可以适当服用大枣、蜂蜜等食物,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药物。


服用滋补气血药物时请注意:


①忌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③含糖的制剂糖尿病患者禁用;


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此类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请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药物。




来源:联合用药

5种中成药,气血双补,养肺益肾,改善阳康后气阴两虚、气血不足

去年年底,全国大部分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虽然大部分人都“阳康”了,但仍有很多人的元气还不足,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春天,是万物生长、阳气渐升的季节,非常适合养生,恢复元气。补充好元气,才有更多的力量,去增强对外邪的抵抗能力,预防二次感染。

今天黄药师跟您聊几种,帮助身体恢复元气的中成药,或经典古方。以下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生脉饮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

来自于古方生脉散。在多版新冠康复用药指南中,生脉饮都被推荐为阳后康复的重要中成药。

人参大补元气,养心气,偏于补阴就换成西洋参,不想补得太厉害就换成党参

人参

麦冬养阴、清热、补心;

麦冬

五味子补气养阴,敛汗生津,还能安神。

五味子

一补、一润、一敛,配合非常巧妙。帮助人体气阴双补,提心神,敛心气,益气、养阴、生津。

本药用于阳后康复,存在气阴两虚,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慌,心烦,胸闷,气短,口舌干燥,久咳不愈,四肢乏力,虚汗连连等情况,属于感染病毒之后,身体没有完全恢复,气阴消耗引起的症状。

虚汗连连

2、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你可能听说过,六味地黄丸是有“三补三泻”的。

“三补”就是熟地黄、酒萸肉、山药地黄滋阴补肾,山萸肉补肝养肾,山药补脾肺肾。

三药配合,滋补肝脾胃。

“三泻”就是牡丹皮、茯苓、泽泻。牡丹皮清肝火,茯苓辅助山药健脾,泽泻利水,使得补药不会过于滋腻敛邪。

整个药以滋阴补肾为主,兼能补脾、补肝,三阴并补。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注意:

六味地黄丸不是男性专属药物,也不是补肾壮阳的药物,肾阴虚的女性也可以用,而且最早在宋代还是用于小儿的。

但本药肾阳虚患者不宜。

3、人参固本丸(口服液)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人参、地黄、熟地黄、酒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麦冬、天冬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用于气阴两虚,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盗汗遗精,大便干燥

细心地朋友可能会发现,本药里包含了六味地黄丸的六味药物,因此也可以算是“地黄丸家族”的成员。增加了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天冬养阴、清热、补心、润肺,专门针对虚劳、大病久虚引起的心悸、咳嗽等症状。

虚咳虚喘

4、参杞片(颗粒)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党参、枸杞子

补气健脾,滋补肝肾。党参补脾肺之气,枸杞子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明目安神。

党参

枸杞子

整个药补益力道和缓,用于气血不足,倦怠无力,虚劳精亏,肝肾不足,腰膝酸软。

5、阿胶补血口服液(颗粒)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

气血双补,滋阴润肺。

阿胶、熟地、枸杞子补益阴血;

阿胶

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升阳。

黄芪

整个药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久病体弱、视物昏暗、虚劳咳嗽

注意:

本药宜饭前服用,或进食时同服。

黄药师小贴士

(1)以上药物感冒发热、咳嗽痰多、胃胀、舌苔厚腻时不宜服用。心悸气短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服用含人参的药物时,不宜喝茶、吃萝卜,不宜与含藜芦、五灵脂、皂荚等成分的药物同用。

(3)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缺铁性贫血病有三种类型,中医对症下药效果好

<

健识药师谈|脾胃不和?上百种“健脾”中成药,教你对症选


文 | AI财经社健识局 金锐

编 | AI财经社健识局 严冬雪

本文来源于AI财经社旗下医疗大健康品牌“健识局”,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中药临床药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博士,自媒体“小金药师说药事”主创。主要从事中药/中成药合理用药的临床,科普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科普文章300余篇,主编/副主编科普专著1部,学术专著3部。2018年主持编写《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北京共识》。

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

专长:中药/中成药合理用药咨询,中西药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的中药合理使用与养生保健

自从入秋之后,温差渐大,稍有不注意,便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每到这时,家人的经常会说这是“脾胃不和”,要多吃点“健脾养胃”的药物,用来缓解症状。但是,这些看似温和的药物真的可以随便吃吗?

仔细想想,在中成药里面,还真有很多品种的名字中含有“健脾”二字,例如人参健脾丸、健脾资生丸、健脾润肺丸等等。

健识君帮您数了数,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的检索结果,咱们日常中接触到的“健脾”系列中成药,既名称中含有“健脾”2个字的中成药,共有81个品种,598个品规,可真不算少了!

其中,品种数最多的为人参健脾丸、健脾丸、婴儿健脾散、开胃健脾丸、健脾益肾颗粒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成药都聚焦到了“健脾”这个功效呢?它们真的都能健脾养胃、治疗脾胃疾病吗?今天健识君就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那些关于“健脾”的中成药。

脾胃功能很重要!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脾胃本身的重要性。

在五行阴阳中,脾胃代表“土”,为五行之一。但在人体阴阳中,脾胃不仅为后天之本,而且代表“中”,代表着气血阴阳升降沉浮运动的“枢机”,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他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全赖脾胃功能的稳定有效。所以,枢机不利,脾胃功能受损时,心肝肺肾气血阴阳都会出现问题。有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思。

几种常见的“健脾”中成药

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组成,能够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开胃健脾丸

开胃健脾丸由白术、党参、茯苓、木香、黄连、六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甘草。能够开胃健脾。

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吞酸。

补血补气口服液,补血补气口服液哪个牌子好-第1张图片-

健脾益肾颗粒

健脾益肾颗粒由党参、枸杞子、女贞子、白术、菟丝子、补骨脂组成,能够健脾益肾。

用于减轻肿瘤病人术后放、化疗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脾肾虚弱所引起的疾病。

健脾补血片

健脾补血片由党参、茯苓、皂矾、神曲茶、陈皮、黑豆、甘草、白术组成,能够补血,益气,健脾和胃,消积。

用于脾虚血少所致的面黄肌瘦,食少体倦以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健脾安神胶囊

健脾安神胶囊由茯苓组成,能够健脾渗湿,补中,宁心安神。

用于脾虚湿滞,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悸等,以及单纯性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具有上述症候者。

健脾润肺丸

健脾润肺丸由山药、黄精、地黄、制何首乌、黄芪、党参、山茱萸、五味子、丹参、川贝母、白芨、阿胶等28味药组成。能够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健脾开胃。

用于痨瘵,肺阴亏耗,潮热盗汗,咳嗽咯血,食欲减退,气短无力,肌肉瘦削等肺痨诸症。并可辅助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功损害。

益心健脾颗粒

益心健脾颗粒由黄芪、灵芝、酸枣仁、茯苓、大枣、甘草、猪血组成。能够补益心脾。

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易醒,头晕眼花,体倦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等症以及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清肝健脾口服液

清肝健脾口服液由茵陈、柴胡、山楂、泽泻、车前草、决明子、虎杖、丹参、大黄、黄芪、制何首乌组成。能够健脾化湿、清肝祛脂。

用于肝郁气滞、痰浊内阻型脂肪肝所见的胁肋胀痛,胸腔满闷,食少纳呆,全身乏力等症的辅助治疗。

“健脾”中成药功效广,可不单治脾胃哦!

看完您发现了吧,这些“健脾”系列的中成药,通过不同配伍,组成了针对不同病证的治疗用药。不仅能补还能行,能补气还能补血,能补脾止泻还能宁心安神。

从五脏六腑的角度看,“健脾”系列的中成药,不仅作用于脾,还可作用于心、肝、肺、肾等其他脏腑,功效范围很广。

健识小贴士

因此,并不是所有名字中含有“健脾”二字的中成药,都针对脾胃疾病所设,如果您觉得自己“脾胃不适”,一定要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对症服药!

归脾丸、健脾丸的区别,收藏了吧

健脾丸、归脾丸、人参健脾丸和人参归脾丸是药店常见的补益剂,也是顾客经常购买的药品,那么这四种药品有什么区别呢?

健脾丸和归脾丸的区别

归脾丸重补脾,主要功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健脾丸重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脾胃 健胃

人参健脾丸与人参归脾丸的区别

人参健脾丸,顾名思义,是用来“健脾”、“补脾”的,完整的功效主治是“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简单地讲,对于由脾胃虚弱引起的不想吃饭、乏力气短、大便偏稀、腹痛恶心,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人参 健脾益气

人参归脾丸,顾名思义,是含有“当归”的健脾药,既然含有能补血活血的当归,功效主治自然就不一样了。

从说明书上看,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主治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简单地说,对于气血两虚引起的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心慌乏力,还有一些出血性疾病(崩漏、便血等),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与人参健脾丸相比,人参归脾丸的功效完全按照当归这个中药的功效,明显地向补血养血的角度转移。

当归 补血

注意:人参归脾丸和人参健脾丸不能混用

人参健脾丸与人参归脾丸均属补益药。

两者均含人参、茯苓、白术、黄芪以益气健脾;含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含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含当归活血养血。看上去两者都是健脾的,功效应该也是一样的。

其实不然。人参健脾丸还含有山药、陈皮、砂仁加强健脾和胃作用;人参归脾丸另有龙眼肉、炙甘草补血和营。

健脾丸

另外,同样药物的用量也有所不同:人参健脾丸重用黄芪、山药,意在健脾益气;人参归脾丸重用当归、人参养血益气。

由于其用药的不同决定上述两药的功用也不同,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人参归脾丸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主要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以,人参健脾丸偏重于健脾理气,而人参归脾丸偏重于补气养血

点击看大图

联合用药

1、神经衰弱

人参归脾丸(或归脾丸)+强力脑清素片+谷维素片

2、缺铁性贫血

人参归脾丸(或归脾丸)+阿胶补血口服液+维生素c片

3、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月经不调

人参健脾丸(或健脾丸)+艾附暖宫丸+暖宫贴(外用)

联合用药要对症推荐,根据顾客的体质和病症进行配伍,同时注意药品成分尽量不要有重复的。

中药 食疗 人参 陈皮 砂仁 白术 党参 地黄 补气 补血

肾精越虚,时间就越短!送你两味药,补肾延时,助阳起萎更有自信

男性功能差,很多人就会去补肾。但是,很多男性功能差的人补了半天,发现也没有多大用处,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男性功能差不补肾是不行的,但是只补肾也是万万不行的,很多人,补肾就像狗熊掰玉米,边掰边掉,根本补不进去。今天,王医生就给大家介绍三味药,他们能够补肾益阳,益精填血。

首先,男性功能差,就像我们上面说的不补肾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先补肾,特别是那种中金不坚,时间过短的情况,一种就是纵欲过度,夫妻生活不节制,用手过多导致肾阳缺失,一种呢就是很明显的肾阳不足

大家都知道,肾藏精。如果肾阳不足则命门火衰,没有充足的力量去温煦我们的身体和腰腹,但是腰部又是我们膀胱经的循行之处

所以呢就容易导致举而不坚,望门而泄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就需要温补肾阳,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个桂附地黄丸

那么问题来了,只要把肾阳补上就万事大吉了?时间短的这些问题就没有了吗?当然不是,因为男性功能的时间是由肾阳主导,但是,硬度却是由肝主导的

大家都知道肝主藏血,如果肝血不足,就会影响到哪儿呢?当然是影响到中金了,如果长时间不调理,就会严重的气血不足,影响到正气。而我们的中金海绵体,需要肝血充足的充血才能保持足够的硬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补肾补了很久,但是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了。

所以,要改善这种中金不坚,时间短的问题,我们要先怎么样呢?我们要先补肝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参考益气养血口服液

总的来说,这种肝血亏虚,肾阳不足导致的男性功能差,时间短的问题,我们在调理的时候一定不要一味的只想要去补肾。还要肝肾同补,要不然的话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样,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既没有足够的硬度,时间上也没有延长

但是不是所有的时间短,中坚不足都是因为阳气不足和肝血不足导致的,其他问题也会导致这种情况,比如说湿邪,这个时候,就不适合用这种 *** 来补了。

所以中医讲究辨证,每个人的病因不同,就算症状相似,用药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用药时一定先请医生进行辨证,不要私自用药。我是王医生,关注我,健康不迷路。

气血不足脸色差,特显老,教你一方,补气养血气色佳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气虚不足脸色差,人显老,今天沈医生教你一个有中成药的方子,补气养血,让你拥有好气色。

有的人年纪不大,但是脸色总是很不好,像是连续熬夜工作了好几晚一样,脸色一点也不红润,看起来很粗糙,不仅脸色看起来显老,好像身体也衰老的很快一样,经常觉得精神疲惫,啥也不想干,只想躺在床上,稍微运动了一下,还会心慌,感觉喘不上来气。舌头颜色很淡,也没有什么舌苔。

这种情况,可能就是气血不足了。

中医认为,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血充足,我们脸上的皮肤才能亮泽,光滑。而且心血在我们全身运行,也维持了每个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全身的器官都得到气血的充养,我们才可以活力满满,保持年轻态。

气血不足,也不是只会让我们精神疲惫,看起来衰老而已,时间长不注意,还容易产生气滞血瘀,肝血不足,脾胃虚弱,肾精亏虚等等情况,所以当我们的身体表现出“衰老”的情况时,其实就是在给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养护身体了。

今天沈医生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方子,就是一个益气补血,气血同补的方子,适合气血两虚的人来调养身体,这个方子就叫做八珍汤,现在也被做成了中成药口服液,叫做八珍液。

八珍汤用到的药物分别是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人参,炙甘草,茯苓和白术。

当归和熟地黄,都是滋阴补血的必选之药,白芍也有一些养血的作用,同时还能收敛阴血,防止气血的过度耗散。

川芎可以行血行气,防止我们身体上补充好的血液运行不畅 ,造成瘀血。

人参可以大补一身元气,甘草也可以补益中气,白术和茯苓,可以通过健脾的作用,来补脾生气,这四味补气的药,和前面养血的药配伍在一起,来做到气血同补,从而赶走衰老。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如果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确定自己是气血不足了,就可以参考八珍液这个中成药了,但如果你在气血两虚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消化不好,大便溏稀,失眠多梦等等情况,可能就需要寻求正规医生的辨证指导,在八珍汤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做一些药材和剂量的加减了。

你学会了吗?

标签: 补气 口服液 补血 牌子 哪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