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米饭的由来和传说?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是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乌米饭的由来和传说这个问题,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
  2. 立夏乌米饭的由来是什么
  3. 乌米饭的由来
  4. 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是什么

一、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

1、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乌米饭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乌米饭的传说流传最多的是战国时期孙膑的故事,乌米饭也有为了纪念杨文广的妹妹杨金花的传说,畲民纪念胜利的传说。

2、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江苏和安徽一带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3、在中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吃乌米饭的习俗。

4、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汤浸泡糯米、蒸熟而成的。

二、立夏乌米饭的由来是什么

1、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柏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颤里蒸熟而成。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立夏乌米饭的由来,供大家阅读参考。

2、据说,乌米饭最早出现于唐代,那时叫“青精饭”,是道家求长生不死的食品。杜甫《赠李白》诗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清朝诗人屈大均也有“社日家家南烛饭,青精遗法在苏罗。”苏罗指苏浮山。乾隆年间《本草纲目拾遗》载有“王圣俞云:乌饭草乃南烛,今山人寒食挑入市,卖与人家染乌饭者是也。”

3、关于乌米饭的来历,各地也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多的就是战国时期孙膑的故事。战国时期,孙膑被迫害关在猪舍,老狱卒用乌树叶煮出乌黑的糯米饭,再捏成猪粪样的饭团,偷送给孙膑吃。孙膑不仅靠这个 *** 活了下来,身体还很健康,最终逃出监狱。孙膑之一次吃乌米饭就是在立夏那天。

4、立夏吃乌米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目莲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饿鬼道受苦受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了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

5、有一天(其时为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躁之中,不经意地在山上随手摘下身边矮树上的叶子,放入嘴中无聊地咀嚼,发现这种树叶香润可口,叶汁乌黑。目莲心想,如果用这种树叶汁浸米,烧成乌黑的米饭给母亲送去,就不会遭狱卒抢吃。于是目莲就将采摘的树叶拿回家捣碎,用叶汁浸米,蒸煮成乌饭后,再给母亲送去。果然,饿鬼狱卒们不再争抢,而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目莲也最终救母脱离饿鬼道。

6、另一说法是宋将杨文广被奸臣陷害入狱,他姑婆杨八姐送饭,常常被狱卒扣下吃了,于是杨八姐想出办法,用乌饭叶做饭送去,狱卒看到这种乌黑的食物就不敢吃了。

7、其实乌米饭的风俗由来已久,古时叫做“青经饭”,并且不只限于杭州,在浙江其他地方、江苏和江西也有立夏吃乌米饭的风俗。

8、立夏饭也叫“烧夏夏饭”,意为旧时儿童立夏日烧的饭。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们向邻家第户讨米一碗,称“兜夏夏米”。立夏饭里加有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立夏吃立夏饭,还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以前立夏节,宁波乡间用黄豆、黑豆、赤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饭”,称之为立夏饭。现在宁波城乡部分家庭依旧保留这种古风,只是立夏饭的材料改成了另外五种食物:蚕豆、大豆、竹笋、芥菜,外加酱肉或咸肉,叫五样米饭,立夏吃五色饭承载了太多儿时的美好回忆。

9、有句老话说:“千补万补,不及立夏一补”。吃立夏饭,还因为这一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人体消耗随之加大,身体会觉得疲倦,也更容易生病,需要注重养生保健。而立夏吃立夏饭,正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至于立夏饭为什么要在外面吃,据说是能够更好地将立夏饭中的营养吸收,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10、立夏饼是一种北方面食,也被称作是麻饼,不同地区做出的夏饼形状不一样,夏饼的主要 *** 原材料是面粉肉丝和韭菜,混合到一起 *** 成面饼之后,放入到锅里烙熟。有的地方也会采用白砂糖 *** 面饼,做好了的面饼,口感香甜,而且外酥里嫩。

11、据说吃了立夏饼就能不疰夏、不瘦夏。开始的时候立夏饼是用麦芽做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所以大人小孩都特别爱吃。而现在 *** 的立夏饼其实就是那种酥皮饼,比一般的苏式月饼略小,有馅,常为豆沙或百果,口感酥香,四、五个包成一筒。立夏时节以这样的传统食品馈赠亲朋好友表达祝福的心愿,礼轻情义重。因此,立夏饼一直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

12、立夏乌米饭的由来是什么相关文章:

13、★立夏乌米饭由来知识简介资料分享

14、★江南立夏吃乌米饭的养生故事介绍

15、★立夏吃什么好?立夏传统饮食习惯介绍

16、★北方人立夏时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三、乌米饭的由来

1、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2、乌米饭原为民间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和皖南一带农村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在中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而更多的则是在四月初八这天吃。乌米饭是花溪苗族、布依族独特的风味小吃。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称为“牛王节”,也叫“开秧门”。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打田栽秧这段时间,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的。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而且人们相信在立夏这天吃乌米饭,孙膑就会护佑人们平安如意。

3、乌米饭古今的制法不一。明代乌米饭的做法是先将米蒸熟、晒干,再浸乌饭树叶汁,复蒸复晒9次,所谓“九蒸九曝”,成品米粒坚硬,可久贮远携,用沸水泡食。《荆楚岁时记》说乌米饭是“寒食取杨桐叶染饭,其色青而有光”。梁代陶弘景的《登真隐绝》介绍了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食迅饭法的烹制流程,即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后,取其汁浸米并上锅蒸制,令饭作青色,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氵邑”之。唐代陈藏器曰: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医殳玉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宋朝苏颂《图经本草-木部下品-南烛》记载,宋代 *** 青精饭的米,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浸泡 *** ,四五月时,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九月至三月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饮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便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卷上说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侯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为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欠服,延年益颜。

4、当天做、当天吃,不“九蒸九曝”。做法是:初夏采乌饭树叶洗净,舂烂加少许浸泡,待米呈墨绿色捞出略晾;再将青汁入锅煮沸,投米下锅煮饭,熟后饭色青绿,气味清香。

5、制法:将糯米淘洗净备用。南烛叶洗净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去其叶渣取汁水煮糯米,用文火煮2小时左右,待米色变黑,熟烂后可即食用。

四、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是什么

1、流传最多的就是战国时期孙膑的故事。

2、战国时期,孙膑被迫害关在猪舍,老狱卒用乌树叶煮出乌黑的糯米饭,再捏成猪粪样的饭团,偷送给孙膑吃。孙膑不仅靠这个 *** 活了下来,身体还很健康,最终逃出监狱。孙膑之一次吃乌米饭就是在立夏那天。

3、立夏吃乌米饭的一个说法是宋将杨文广被奸臣陷害入狱,他姑婆杨八姐送饭,常常被狱卒扣下吃了,于是杨八姐想出办法,用乌饭叶做饭送去,狱卒看到这种乌黑的食物就不敢吃了。

4、乌米饭实际上就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用一种名叫“乌饭叶”的野生灌木叶子,经过清洗搓叶、沥汁,然后按照乌叶汁的比例称好糯米进行浸泡,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变成“乌黑”糯米,然后沥干乌叶汁,上笼蒸熟即可。

5、乌米饭分白砂糖和细沙包制的甜味,还有豌豆和咸肉包制的咸味两种。味道鲜美,糯而不腻。民间有立夏日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之说。

好了,关于乌米饭的由来和传说和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是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乌米饭的由来和传说?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是什么-第1张图片-

标签: 米饭 由来 说是 传说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