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形成,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0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上海的形成的一些知识点,和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上海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2. 上海是如何形成的
  3. “上海滩”的来历
  4. 上海的发展史
  5. 上海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一、上海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1.位置:沿海城市,长江入海口,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

2.地形&气候: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适宜发展工农业和吸引人口居住从而获得劳动力.

3.交通:陆海空交通枢纽,交通极其发达,铁路方面京沪线、沪杭浙赣线等在上海交汇,水运方面上海是河港兼作海港,航空方面上海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航空港.

4.劳动力: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众多,且上海及周边的江苏浙江等省教育发达,故来到上海的劳动力数量很多而且素质过硬.

5.农业基础:长三角向来是农业历史悠久,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日后上海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6.历史文化基础:上海在19世纪便被西方列强所开发,西方的先进技术首先由此进入中国.工商业气息浓厚,居民受西方海派文化影响,热衷于发展经济、科技与文化.

7.科技教育:上海知名高等学府和科研地区云集,大量人才涌入上海,使其科学技术处于领先.

8.市场:上海面向的市场非常广阔,消费群体庞大,由于其交通便利,故即可以将产品销往内陆地区,也可以通过海运空运销往国外.

9.资源:上海虽然资源不太丰富,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及从各地进口的煤、石油、金属等使得其资源和能源都很富裕.

10.政策:中央 *** 给了上海特殊的政策(如保税区、免税区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上海吸引外资和经济的发展.

二、上海是如何形成的

1、上海地区最早筑城垒可从《晋史》虞潭传找到:“潭在成帝永和中,正官吴国内,修沪渎垒,以防备海寇”。唐开元(公元713~742年)期间,筑成海塘,以御海潮侵蚀,因而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对外口岸,在吴淞江上游青龙镇(今青浦县白鹤乡青龙村)。其时,吴淞江江面浩瀚,“其深可负千斛之舟”,水运便捷。青龙镇当时有:三十六坊、二十二桥、三亭、七塔、十三寺院,现残存的唐青龙塔,原属南振德寺。以后吴淞江上游,日渐淤浅,而航运口岸由黄浦江下游的上海镇所取代。

上海的形成,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第1张图片-

2、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上海设市舶司。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批准设立上海县。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防倭寇侵犯,筑建城墙。

3、 *** 战争后,上海开埠,随后开辟英、美、法租界,地域分割,各自为政,街道多不衔接,水电管线互不相通,电压、水压各不相同,工厂和住宅混乱杂处,城市畸形发展。民国16年(1927年),成立上海特别市。随后,编制《大上海计划图》及《市中心区域计划》等,并按规划建设江湾市中心,以及环绕租界修建中山路。

4、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上海。为图长期占领,曾编制《上海新都市建设计划》,并成立上海恒产股份公司负责实施。期间,新建了江湾机场、扩建了虬江码头,兴建了一些供日军、日侨使用的住房和公寓。至民国34年日本投降,该计划告终。

5、抗战胜利后,上海市 *** 设立上海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编制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初稿、二稿、三稿。在都市计划中,引用了区域规划概念,采用“有机疏散”,发展卫星城镇、高速道路、快速有轨交通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三、“上海滩”的来历

1、我们都叫上海为“滩”。那么,“上海滩”是怎么形成的?最早的上海陆地又是怎么样的呢?

2、一万年前,上海陆地还没有出现,太湖也不过是长江口旁边的一个海湾。长江、钱塘江东下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到河口受海潮的顶托沉积起来,长年累月,长江南岸沙嘴就逐渐由西北向东南伸展,终于和钱塘江口的沙嘴连成一体,从此太湖跟大海分隔。沙堤的外沿是海岸线,西边是一片泻湖。这时在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然后,至四千多年前,海浪将大量近海泥沙与介壳类动物的残骸搬运到沙堤上面,堆积成一条贝壳砂带,后人把这条贝壳砂带叫做“冈身”。它就是我们上海地区成陆最早的地方,具 *** 置从今上海西北的嘉定、外冈一带到南面的漕泾以东,长约130公里。从冈身形成后四千多年来,太湖由于泥沙淤积及人类的不断围垦而逐渐向西退缩,成为内陆湖,冈身东南面则在长江和钱塘江的沉积作用以及建筑海塘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向大海延伸,就这样慢慢形成了上海陆地的现状。现在,上海陆地还在继续向东南大海伸展。

3、所谓“冈”,是上海地方对高显地势的叫法。冈身长长,具体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各段冈体有其不同的特征,于是就有了紫冈、东冈、石冈、浅冈等一批来自“冈身”的派生地名。嘉定镇西有青冈、泥冈,南有沙冈,三冈若障于镇外,故合称外冈,今演为镇名。延自“冈身”的现行地名还有石冈门塘、紫江村等。

4、外滩(Waitan)位于黄浦区东部,东滨黄浦江。原泛指十六铺、中山东二路、外马路交会处至苏州河之间沿黄浦江西岸的狭长地带,现南端约起自新开河。这里原是黄浦江滩地,上海开埠后,殖民主义者在此筑路,西人称之为The Bund,中文写作外滩或黄浦滩,南段称法兰西外滩。筑路后,银行、洋行集中,著名的有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中国银行大楼等,这些大楼建筑风格各异。现外滩是上海市的金融中心之一,设有海关、中外银行等。1989年以来,各幢建筑都安装室外照相设施,增添了外滩瑰丽的夜景。经过拓宽改建的中山东一、二路是上海市南北向的交通干道之一。南端的隧道、轮渡站,北端的外白渡桥、吴淞路闸桥,以及相交会的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构成集散游人的交通网。

四、上海的发展史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战国时期的上海先属越国,后属楚国。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别称“申”就源出于此。

上海的另一个别称“沪”,源于“沪渎”,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这一带被称为“沪渎”。

“上海”这一名称的真正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上海,已开始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在今外滩至十六铺的黄浦江中,它的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些便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元代的上海镇已有很大的发展,并设立了市舶司。此后,上海镇又升格为上海县。明代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更大的棉纺业中心,商业经济日趋发达。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 *** 在上海设立了海关。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3年,在 *** 战争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之后,美国在上海设立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上海设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后,上海实际上被划分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自1843年以后100多年里,上海成了外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倾销商品,搜刮原料、钱财的主要口岸,上海因此也有了“冒险家的乐园”之称。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 *** 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宣告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收回。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经过上海历届 *** 与人民长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设,上海成为新中国的重要的工商业基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 *** 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面积6340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上海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陆上的能源矿产同样匮乏。70年代以来开始在近海寻找油气资源,在多口钻井中获得工业原油和天然气。

据初步估算,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60亿吨,是中国近海海域更大的含油气盆地。附近的南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有2.9亿吨储量。东海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现一些矿物异常区,有锆石、钛铁砂、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

上海市境内天然植被残剩不多,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仅分布于大金山岛和佘山等局部地区,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滩地和港汊。栽培的农作物共有100多个种类,近万个品种。蔬菜多达400多种,居全国之冠,瓜果和观赏花卉品种也很多。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东缘。境内河道(湖泊)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积率为9%~10%;上海市河道长度2万余公里,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

上海市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相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

统计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相比2014年末,外来常住人口减少14.77万人,同比降幅为1.5%。

五、上海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1.位置:长江入海口,中国海岸线中间位置,具有承南启北的作用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地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利于耕作

4.土壤: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6.工业基础: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技术力量雄厚

9.浦东新区建设,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

关于上海的形成和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上海 发展史 起源 形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