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喝中药更佳时间表 晚上中药最迟几点喝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晚上喝中药更佳时间表,晚上中药最迟几点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时间喝中药更好求大神帮助
  2. 中药服用时间有什么讲究吗
  3. 中药在一天当中什么时间喝最合适拜托了各位 谢谢
  4. 中药熬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一、什么时间喝中药更好求大神帮助

服用中药的时间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有以下6个方面: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 *** 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祖国医学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证明,注意在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为的是防止药物受到影响减弱疗效;或者避免抵销药物的功能,此外,还可避免产生某些不良作用。 1.服中药时,宜少吃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平时小孩、老人由于脾胃弱、消化功能差,在服中药期间更应少吃这些食物。 2.在服用治感冒的中药时,不宜吃生冷及酸性食物,因为它们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发汗。 3.在服用清热退烧的中药时,要禁用酒类、肉类、鱼类和辛辣食物。因为酒类及辛辣食物性热,而鱼、肉类则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一旦食后会使病情加重。 4.服用温补类中药时,需要忌吃绿豆、萝卜;不饮茶,因为绿豆、萝卜、茶皆为凉性,能降低药物温补的作用。

二、中药服用时间有什么讲究吗

1、古代医学家十分注意掌握中药的服用时间,认为在不同时间里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因此,了解古人选择服药时间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服药时间,以发挥药物的更佳效能。

2、1.空腹法:空腹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看,它适宜于治疗人体下部的疾病(心胸以及四肢、血脉)。具体服药时间包括:鸡鸣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等。

3、2.饭后服法: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疾病。中医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 *** ,能使药性留连于上。我国之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偏于滋补一类的药物,也宜饭后服。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4、3.顿服: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载的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目前,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5、4.睡时服:这是服用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常采用的服法,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6、5.昼夜服:一些急、慢性病,亦可昼夜服药,使药效持续发挥治疗作用。对慢性病来说,人们多嫌麻烦,不易做到,但急、重证则常须这样。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常用银翘散治风热病证,他在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中规定:“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现在,用银翘散治疗外感风热十分普遍,但极少按此法服药,违背服药 *** ,焉望有佳效。正如丹波元坚在《药治通义》中所说:“世人服药,多只日间服之,往往夜间不服,致药力不相接续,药不胜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7、再一种 *** 是根据人体自身固有的时间节律,择时用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有各种时间节律,如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以日节律为例:一日中,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有一定规律,清晨之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次为大肠、胃、脾、心、小肠等。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某个脏腑的病变,在其经气旺盛之时施治,会大大提高疗效。目前中药服法普遍沿用一日一剂,上下午分服的 *** ,从时间治疗学看不尽合理。辨证属阴虚的病证,使用补阴药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药。阳虚病人使用补阳药可考虑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简化给药次数,增强和提高疗效。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时服药,肾脏疾病则可考虑下午五时左右用药。

三、中药在一天当中什么时间喝最合适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中药十种服法餐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药均宜餐前服。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餐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因对消化道有 *** 作用的药,或毒性较大的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常用于治疗脾胃病。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用药后应仰卧;有心、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康部位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病部位侧卧。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冲服:沉香、木香等贵重药物或芳香药,久煎影响药力,有时要冲服,即先将药物置入杯中,乘热将药冲入,温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红花等热水浸泡后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t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凡平和补益药均宜温服。热服:在药液比较热时服用。凡解表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的目的,袪寒、通血脉的药也宜热服。

四、中药熬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中药熬多长时间更好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一般是种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一般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到10分钟投入锅内。

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到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例如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

晚上喝中药最佳时间表 晚上中药最迟几点喝-第1张图片-

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分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浸泡 *** :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煮 *** :每剂药煮两次。之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之一煎。煎时更好加盖,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之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之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之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之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更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 *** 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服用 *** :服用 *** 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中药 晚上 时间表 更佳 迟几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