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多长时间,又见敦煌几点看比较合适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2 0

其实又见敦煌多长时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又见敦煌几点看比较合适,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又见敦煌多长时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又见敦煌表演时间
  2. 又见敦煌
  3. 又见敦煌(二)

一、又见敦煌表演时间

1、又见敦煌的演出时长是90分钟,现在的演出场次是14:00和 20:00点两场(每天的演出时间会根据前一天的购票人数来定场次的)

2、《又见敦煌》总导演王潮歌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导演之一,她创排的《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印象”系列和“又见”系列演出是每个景点最吸引游客的旅游项目。为此,她表示,将全力以赴,用优秀的作品向敦煌文化致敬。

3、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作为华

4、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国家

5、“一带一路”战略首个丝路落地项目。

6、《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由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公司与北京观印象公司合作开发。

7、这一项目的开工,标志着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在内容建设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也是中国国内首个跨领域综合性娱乐整合项目,从而助推敦煌以及河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二、又见敦煌

1、   《又见敦煌》是一出室内情景体验剧,号称历史名城敦煌除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之外的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到敦煌的当天,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去看了这场演出。观剧的形式别具一格,整场演出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观众没有座位,观众们随着场内引导员的提示和带领,从一个场景走入另一个场景,在敦煌的历史片段中穿越,领略自己心中的敦煌。最后一场,编导则带领观众纵览了敦煌灿烂而沉重的历史,演绎了“生生不息,繁衍昌盛”的主题。看剧的过程并不轻松,随着场景的不断转换,现场的每一个观众的心,同场上的演员一起开颜,一起沉重,一起叹息。

2、    通过《又见敦煌》,我们认识了一个人,王圆箓。一个清末年间的道士,一个注定要被刻在敦煌历史上的,可悲又可怜又可恨的人物。

3、   王圆箓当过兵,后来成为道士。流落到敦煌后,在莫高窟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接受布施。在雇人抄经时,无意中发现了藏有大量经卷、佛像、印本等文物的洞窟。他取了其中的小部分经卷、佛像等送给了当地的官员和乡绅,并且多次奔走,到敦煌、酒泉(时称肃州)等地找当时的官员,希望 *** 引起重视,能出资对这些文物妥善保管。可惜的是,当时的清末 *** 的官员,要么互相推诿;要么就是不识货,认为无关紧要,放任不管;要么借口费用不足,无能为力。直到1910年,当时的清 *** 才要求将敦煌卷子运往北京保存,但在运送途中,几乎每到一地就失窃一部分。这时,距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已经过去了七年。期间,英国人斯坦因来了,以四块马蹄银(共重二百两)从王圆箓手中骗买了印本古籍二十四箱,佛画、织绣品五箱。法国人伯希和来了,以白银五百两骗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佛画六千卷。1912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白银三百五十两骗买写经四百余卷;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又来到莫高窟,用白银五百两骗买经卷五百七十余卷。最后,莫高窟约莫五万件的文物,剩余不足一万件。

4、   关于王圆箓,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为了钱,把老祖宗的留下的宝贵财富卖给了外国人,有罪。有人说,他是个可怜人,当时的 *** 太无能,他也努力过,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卖文物得来的钱,也是为了修缮莫高窟。还有人说,他就是个傻瓜,根本不知道宝贝的价值,被外国人给骗了。其实,在敦煌漫长的历史中,王圆箓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无知、有过错,也曾努力而不得,就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下的人不能过分的对他苛求。说到底,是历史对当时清 *** 的无能的嘲笑,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曾经的不幸和永久的遗恨。

5、   现在世界上,有一个专门以研究敦煌文物、理论、历史地理文化的敦煌学。大量的敦煌文物,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保存良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注:中国敦煌。可是,这能成为我们的骄傲吗?

6、  《又见敦煌》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批文物已经装箱,就要被运往异国他乡。“王圆箓”和搬运的民夫们却羞愧惶恐。经过一番纠结,他们身上抹了红。因为在敦煌当地,干坏事,干见不得的事,要“抹红”,抹了红,老天爷就看不见了。音乐声声里,民夫排成长队,一句“娘哎,你一路走好!”,包含多少屈辱和辛酸,多少不舍和依恋。这时,敦煌的守护神“飞天”出现了,她雍容平和,朝着“王圆箓”招手,“你过来,让我摸摸你的头”。“王圆箓”飞奔过去,充满无助和渴求,就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满心想得到大人的原谅和包容。看到这一幕,笔者满眼是泪。即使敦煌的飞天已在他乡,她的身份却永远是中国敦煌,她依旧爱着她的家乡,依旧庇护着她的乡民。大爱无疆,这是我们跟历史的和解吗?

又见敦煌多长时间,又见敦煌几点看比较合适-第1张图片-

7、    看完演出的第二天,我们去了莫高窟。

8、     8月的西北,天空明净靓丽,云淡风轻。景区内高高的白杨树,映衬在蓝蓝的天空之下,枝干格外挺拔。只有树身上的一个个大大的伤疤,犹如历经沧桑的老人的眼,诉说着这块土地上的故事。

9、    进入游客参观区,崖壁上一个个洞窟大小不一,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之下,进入参观。因为建造年代的不同,洞窟内的塑像、壁画的颜色、造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壁画呈现的画面则除了佛教故事之外,还有古人打猎、游玩、生活、农耕等各类生活场景。虽然不是佛教徒,也不是文物方面的专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沉浸其中,法相庄严的菩萨,精妙绝伦的飞天,依旧颜色鲜艳的壁画都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最妙的是第259洞窟的一座北魏禅定佛像,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雕琢精美的面部,圆润雍容,双眼微闭,嘴角上翘,噙着淡淡的微笑。望着她,会情不自禁地愉悦开怀,会心一笑。遗憾的是,洞窟内不能拍照,我们只能集中注意力,用我们的耳朵,去聆听讲解员说的每一个字。用我们的眼睛,去看遍洞窟的角角落落。用我们的心,去记住先人留给我们的每一处美好。

10、   当晚,留宿敦煌。已是晚上7点,天空依旧明亮湛蓝。党河边,笔直高耸的白杨树,一排排伸向远方,仿佛是列队整齐的士兵,守护着这条敦煌的母亲河。河边的步道上,三三两两的人,来来往往,有游玩的异乡游客,也有当地散步的居民。随着夜幕渐渐降临,两岸的灯光次第亮起,河中的水景音乐喷泉也开了,在灯光的映衬下,各种造型五光十色。我们流连在党河边,只觉河水潺潺,凉风习习,音乐声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安逸!

11、    愿这块土地永远不见伤痛,永远这般美丽祥和!

三、又见敦煌(二)

1、在莫高窟见证和感受了千年匠心工艺,而对敦煌历史更深的理解与感知,来自晚上那一场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

2、剧场在敦煌市郊,设计寓意是“沙漠的一滴水”。我们去的时候已是晚上,蓝光莹莹的灯光设计,让它更具有魅力。

3、我们沿着平缓的坡道向前,通道的右边是一部打开的巨大的敦煌史书,从右至左一行行书写的。一路前行,我感觉自己正在走向历史的深处......

4、我们跟随人群到了剧场,除了指示灯,就是黑漆漆一片。在期待中,开场时间到,黑暗中响起了旁白,接着是音乐,然后是台上的聚光灯。

5、一个个鲜活的敦煌历史人物向我们走来,张骞一出来,我就开始进入激动状态。解忧公主和相夫公主款款而来、索靖和王右丞气度翩翩、张议潮、悟真、行脚僧、无名画匠、王圆箓道士、常书鸿走过了......从朝廷官员到异地商旅,再到当地村民,和敦煌有关的他们,都在这里!正鲜活地从我们面前穿梭而过。

6、虽然知道演员们会为我们现场演绎历史人物的故事,但我还是恍惚了。感觉是自己穿越到了千年以前,正行走在这些历史人物的身边。

7、亮相之后,这些历史人物全部站在了场地两旁的舞台上,目不暇接。黄沙倾泻而下,形成一道帘子,把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我们隔开了。我多想伸出双手,拨开那层黄沙!

8、随着流动的人群,我们转向下一个场景。

9、道士王圆箓,那场文物浩劫中的主角,在象征敦煌文明的母亲面前,一次次忏悔,他得到了宽恕。菩萨说:“我不会怪你,我不会离开,我永远都不会离开,我是你的山川,我是你的大海,我是你的太阳,我是你的麦田,你结婚的时候我在,你孩子降生的时候我在,你痛苦的时候我在,我都在,因为我是你的菩萨,我是你的娘。”

10、一场剧幕,一段历史,保护我们中华大地文物的警钟长鸣......现场很多人都被感染,在黑暗中抹着热泪,那种感受,只有去到现场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11、第三个场景,是特别唯美和浪漫的,那面巨大的墙上,有若干个石窟,每个大大小小的石窟前,都有一位或者几位飞天在凌空舞动。灯光跟着音乐变化着,我们的情绪也跟着变化,那是石窟在一次次经历着历史变迁的洗礼。

12、第四个场景,那被描画于壁画中的女子,为我们带来内心独白“你们说,我美吗?”。从剪影到真人,都美得不可方物,我们已在心里作答。

13、按工作人员提示,我们退到四周,才看到脚下是巨大的玻璃。原来我们要透过玻璃看剧,就像透过脚下的黄沙,看一段历史。这些平民的故事,一样闪耀着光芒。是啊,在这片土地上,你俯下身去,拨开黄沙,就能见到敦煌的历史;当你捧起黄沙,那些故事就在手心里!

14、十支信使队伍、米薇的一封封信......场景不断变幻着,我们也在不断行进,从一段故事穿越到另一段故事,陪伴这位历史人物走一程,继续陪伴另外一位。这样的沉浸式观影体验感,于2018年时候,又喜欢敦煌历史的我,是满分好评、又记忆深刻的。

15、最后的几幕,那些历史人物,连同场景一起,缓缓沉入地下。而上面的黄沙,越来越厚,他们就越来越深。又是一次心灵震撼!

16、掸去千年尘埃,展开霓裳羽衣,敦煌得以重现。我们完全融入了历史!

17、不禁感叹先人的智慧和汗水,升腾起作为一名华夏子孙的强烈民族自豪感!

18、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国破山河依旧在,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永远也夺不走。对自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于我们、于后辈,任重而道远。

19、仿佛所有的一切就发生在刚才......直到结尾的歌声响起,演员们都上台谢幕(致敬所有的演职人员),我们才回过神来。

20、诗人又问:“人的一辈子有多长?”

21、诗人再问:“一千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22、是的,一瞬间,原来只是一瞬间!一切不过一瞬间!所有的繁华和故事,都被黄沙湮没,随黄沙而去了。

23、附上这首激荡人心的歌曲《千年一瞬间》,是这首歌,带我们拨开黄沙,历史得以重现。又瞬间把观剧现场的我们带回了那一段历史之中。大家可以去听黄绮珊的版本。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又见敦煌多长时间和又见敦煌几点看比较合适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敦煌 多长 合适 比较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