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越冬期时间(冬小麦的生长周期)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1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小麦越冬期时间的一些知识点,和冬小麦的生长周期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冬小麦的返青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大致时间
  2. 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和收获时间
  3. 小麦播种最晚时间是何时太晚会被冻坏么
  4. 小麦生长期分几个阶段和时间

一、冬小麦的返青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大致时间

小麦的返青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与各地区及当年的天气有关,大致时间:

4、冬小麦收获大概在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

春季管理重点是:促弱转壮,施好拔节肥,清沟理墒,防止渍害,预防“倒春寒”,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一)施壮蘖肥,促弱转壮。对基苗肥不足、群体偏小(亩茎蘖数小于30万)的田块,尤其是晚播弱小苗,早春要亩追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对秸秆还田量大、苗情过弱的宜每亩再加施5公斤尿素,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二)施拔节肥,壮秆大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之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0-15公斤。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适当推迟施用拔节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茎蘖数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变黄严重的麦田,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

(三)清沟理墒,防渍防旱。在早春,未开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尽早开好麦田三沟,开沟泥土要均匀散开,避免损伤麦苗。已开沟的麦田,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同时确保麦田外三沟畅通。

(四)防御冻害,及早补救。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10%-30%的麦田,亩追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亩增施尿素2-3公斤,更高不超过15公斤。

(五)防病治虫,化学除草。重点加强赤霉病、蚜虫、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测报和防治,特别要在抽穗期和开花初期防治好赤霉病。各地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二、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和收获时间

冬小麦是在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冬小麦是在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的。

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在小麦病害中,主要有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四种最为重要。条锈病分布在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区)、西南的四川、长江中游(湖北北部),黄河以南的山东和河南的南部。发生面积在1500万~2000万亩左右。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

南北主要产麦区的纹枯病及白粉病呈加重为害的趋势。赤霉病仍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威胁,并向北推移到黄河以南,东北麦区也有为害。此外,局部地区病毒病、颖枯病加重。

小麦虫害,主要是穗期蚜虫发生普遍,华北、西北麦区常年发生面积要超过2亿亩。其次,在小麦返青拔节后(生长中期),特别是干旱年份,小麦吸浆虫,麦蜘蛛、麦叶蜂等在黄淮海麦区也需要防治。北方个别地区地下害虫(蝼蛄)和土蝗为害也重。

三、小麦播种最晚时间是何时太晚会被冻坏么

1、10月份是冬小麦的播种季节,由于阴雨天较多,很多田块都还未进行旋耕。

2、冬小麦最晚种植时间为11月份,若晚于这个时间种植,就会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同时在种植时还需使用药剂进行拌种,以提高出苗率。我国地域辽阔,同一月份的气候条件,会有所差异,北部冬小麦播种的更佳时间是在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的北部,以及中部种植时间在10月5—15日,黄淮冬麦区南部10月10—20日为适宜播期。

3、如涝灾、旱灾、冻害等不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15~20摄氏度,高于35摄氏度和低于1摄氏度都不会发芽,低于10度发芽缓慢;土壤过湿播种或播种后浇水又遇到下雨,土壤粘重、湿度过大、地表板结的情况下,种子往往由于缺乏氧气而不能萌发,即使勉强出苗,生长也很细弱。

4、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是3-5厘米,如播种过深、过浅或田间杂草多、种子的品种质量差、整地质量不好等,都会影响小麦出苗及生长。

小麦越冬期时间(冬小麦的生长周期)-第1张图片-

5、耕作方式过于单一、播种前不重视小麦拌种,拌种剂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土壤中产生病菌。这个原因一般比较多常见。

6、营养生长不足,难以抵抗严寒。晚播的小麦一般在越冬前营养生长不足,在越冬期营养生长缓慢,根系吸收水肥能力较弱,幼苗瘦弱,分蘖较正常植株少,难以抵抗冬季严寒。来年返青期也不能及时返青生长,总体来说生长势比正常植株弱,虽然晚播,但是小麦收获期跟正常播种小麦相差2~3天,也就是说晚播小麦的整个生育期缩短了,亩产量也会相应下降。后期受天气影响大,产量难保障。晚播小麦后期收获也会相应的晚几天,很容易遭受干热风的影响,再加上夏季阴雨较多,不能及时收获的话会引发赤霉病大爆发,这样以来小麦的产量肯定受影响。

7、前期营养不足,后期籽粒瘪。由于冬前小麦的营养生长没跟上,特别是冬前生长到3片叶的小麦,被称为“断奶期”,即种子的营养已经消耗殆尽,而自身叶片薄弱还不能自给自足。前期营养没跟上,后期孕穗以及灌浆等都会受影响,导致籽粒不饱满或者籽粒小等。小麦晚播的危害肯定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因此,播种时还是要选择适宜播期,以及冬前适度壮苗。

8、一般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是幼苗长出7片叶左右,有2个左右的分蘖,节间还未伸长,且未发生孕穗生长。这个时期的麦苗能够积累足够的营养进行越冬,且在越冬后能够很快返青生长。小麦早播晚播都是相对的,还是根据本地区专家建议的播期进行科学播种产量才会比较有保障。

四、小麦生长期分几个阶段和时间

小麦生长期分五个阶段,分别为播种至返青期、返青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乳熟期、乳熟至成熟期。

播种期:即小麦播种的日子,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左右(以冬小麦为例)。出苗期:大田50%植株之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cm,一般为10月上中旬左右。

分蘖期:大田50%植株之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一般为10月中下旬左右。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低至2℃左右时,小麦基本停止生长,一般为11月底至12月初,直至第二年返青。

返青期:第二年春天时,气温逐渐升高,小麦开始恢复生长,大田50%植株新长出的叶片伸出叶鞘1-2cm,且小麦颜色从暗绿色转变为青绿色,一般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起身期:麦苗从匍匐生长开始往上生长,叶鞘明显伸长,年后之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离1.5cm,基部之一节间略微伸长,一般为3月中旬左右。

拔节期:小麦主茎之一节间距离地面1.5-2cm左右,一般为4月上中旬。孕穗期:大田50%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旗叶与倒二叶的叶耳距离2-4cm,一般为4月下旬左右。

抽穗期:大田50%植株的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期:大田50%植株之一朵花开放,一般为5月上中旬左右。灌浆期:籽粒外形基本完成,长度达更大值75%左右,厚度略微增加,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灌浆,直至蜡熟之前。

乳熟期:乳熟期与灌浆后期基本一致,此时籽粒基本变硬,但是仍旧可以挤出白色米浆。成熟期:分为蜡熟期和完熟期。

蜡熟期时,籽粒大小和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水分含量为22%左右,茎生叶片基本变干。完熟期时,籽粒大小和颜色与原品种一致,籽粒内部变硬,水分含量降低至20%以上,一般为6月上旬左右。

OK,关于小麦越冬期时间和冬小麦的生长周期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冬小麦 越冬 小麦 周期 生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