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这个问题,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和内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双百方针是什么意义是什么谁提出的
1、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 ***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贯彻“双百方针”,有利于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
3、“双百”方针是符合文艺发展内在规律的方针。文艺创作是作家、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是充满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劳动,是创作者对社会生活感受、体验的升华,凝结着创作者的知识积累和艺术功力,渗透着创作者的人格力量。有了自由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创作潜能充分发挥。
4、之一,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之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
5、第二,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6、第三,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7、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双百方针
二、“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领域有哪些成就
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活动活泼泼地开展起来。文学理论界集中探讨了现实主义的有关问题,对历来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新的认识。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阶级性与人性、世界观与创作 *** 、歌颂与暴露、人物塑造、风格与表现手法多样化等问题,都做了有价值的探索。其中,何直(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陈涌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周勃的《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巴人的《论人情》,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等文章,直率地对文学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和教条主义提出了批评,并做了学术上的积极探索。这次讨论直接涉及了文艺创作的一些本质问题,很好地体现和贯彻了"双百"方针,是卓有成效的。文艺思想的活跃带来了文艺创作的春天。作家们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敢于反映现实,大胆干预生活,挖掘生活本质,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描写曾被视为禁区的人性和人情等领域。于是,一批优秀的小说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作品涌现出来。揭露阴暗面的作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 的《在桥梁工地上》,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的《改选》等;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有: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刻画了天真单纯、寓于理想和革新精神的青年林震的形象,与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官僚主义色彩浓厚、世俗守旧的刘世吾。作家细致深入地剖析了刘世吾的精神状态,对他思想的成因、矛盾与困惑进行了深刻地挖掘。作品开风气之先,敢于针砭时弊,鞭斥官僚恶习,发表之后引起强烈反响。不久,"反右"斗争扩大化,小说遭到了批判。宗璞的《红豆》描写了发生在解放前夕北京某大学的一场爱情悲剧。这是当代小说中一部较早正面反映情感问题的作品。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相恋,但面对革命的来临,二人发生了分歧。人生观、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女主人公江玫毅然投身解放事业,而齐虹退缩了。作品把人物之间的冲突放在革命斗争即将来临的背景下和缠绵悱恻的爱情氛围中,较为深刻地揭示了爱情悲剧的主客观原因,并使人物形象在情感和投身革命事业的抉择中凸现出来。由于对爱情心理的真实描写,小说一发表就引起广泛关注,但不久就与其他写人情人性的作品一道被打成了"毒草"。如果说,"十七年"小说的主题是歌颂 *** 和社会主义建设,赞美社会主义新生活,那么上面两类大胆干预生活的小说则是一种难得的补充。它们开辟了新的题材领域和表现对象,行使了暴露光明之下的阴影的职责。这类作品的出现,表明文学创作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化,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作品发表不久,便因反"右"斗争扩大化而遭逢厄运,统统被打成"大毒草"。此次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未能获得蓬勃发展就被扼杀,实为当代文学的一件憾事。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什么时间正式提出的
1、1956年4月28日, *** 在 ***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2、1951年,中国国内关于京剧的发展问题出现了争论,有的主张全部继承,有的主张全部取消, *** 为此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对待京戏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
3、1953年中国历史研究委员会成立时,因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观点,陈伯达向 *** 请示工作方针, *** 说了“百家争鸣”四个字。1953年, *** 就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百家争鸣。
4、在此基础上,1956年4月28日,毛泽在 ***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5、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月2日, *** 又在更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6、1956年5月26日, *** 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怀仁堂向科学界和文艺界的代表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系统地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
7、6月13日,《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了陆定一这篇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报告。报告一开始就说:“中国 *** 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这已经由毛主席在更高国务会议上宣布过了。”
8、1956年党的八大确认了“双百方针”,写进了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从而使这个方针成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个更高领导机关的决策。
9、 ***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其主要观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10、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11、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 *** 去解决。贯彻“双百方针”,有利于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12、之一,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之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
13、第二,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14、第三,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四、...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时间正式提出的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是 *** 主席提出来的,“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1951年, *** 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他就中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百家争鸣”的主张。
1956年4月28日, *** 在 ***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这一方针由 *** 提出,经 *** 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
5月26日, *** 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代表 *** 中央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1.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之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
2.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3.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五、“双百方针”何时提出
1951年, *** 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他就中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百家争鸣”的主张;1956年4月28日, *** 在 ***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这一方针由 *** 提出,经 *** 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5月26日, *** 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代表 *** 中央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