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概念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4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时间地理学,以及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地理学时空观的理解
  2. 经纬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 时间地理学的应用
  4. 时间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5. 高考地理 | 一定要搞懂地理时间的计算问题!不会的赶紧学

一、地理学时空观的理解

地理学的时空观是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的重要视角。它强调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于地理学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详细论述如下:

1、首先,地理学时空观认为地理事物和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这种观点强调了地理现象的时空连续性和动态性,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地理事物的演变和发展。

2、其次,地理学时空观强调了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地理学研究涉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人口、城市等。这些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此外,地理学时空观还强调了地理过程的时空演变和动态分析。许多地理现象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和演化的。通过动态分析和模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和机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1、时空观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和特性。在物理学中,时间和空间是紧密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时空这个概念。

2、时空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和空间被视为绝对的概念,它们不受物质和能量的影响。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被视为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可以通过洛伦兹变换相互转换。在广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更是被视为与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物理场。

3、时空观的本质在于它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和能量存在的必要条件。在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与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物理场。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影响了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演化,也影响了时间和空间的形状和结构。

4、时空观的相关知识包括时空的几何结构、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黑洞和宇宙学的时空观念等。在量子力学中,时空观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量子现象中的时间演化、波函数坍缩等现象。

二、经纬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经纬度和时间的关系在于:特定的经度和纬度上,会有规定的固定时间。具体介绍如下:

太阳每年围绕地球转的轨道叫黄道,更高可达南、北纬度23度27分,即12月22日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在南纬23度27分开始向北半球运动,此时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相反北半球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到第二年6月21日,太阳到达北回归线23度27分,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一年中太阳两次经过赤道,即3月20日(春分)、9月23日(秋分),此时南北半球的白昼、黑夜时间是相等的。当太阳在北回归线上(6月21日夏至)而且太阳在上中天的时间(中午左右),南回归线(12月22日冬至)而且太阳在上中天的时间(中午左右),以上这两个时间在太阳照射下的任何物体都是无影子的。

它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地理坐标为0度经度线,各自向东、向西180度,向东为东半球,叫东经0—180度,向西为西半球,叫西经0—180度。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的经线是重叠的,而这条经线称为日界线,当船舶从东经越过日界线到西经的时候,日期就要拨慢一天,相反就要拨快一天。经度线为每15度为一个区时,(即一小时)。

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一个坐标系统。称为地理坐标系统,它是一种利用三度空间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空间的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周长乘以纬线的纬度的余弦,所以赤道最长,离赤道越远的纬线,周长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0。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三、时间地理学的应用

1、时间地理学是结合地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 *** ,是一种从各种时空制约条件下人的行为研究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人地关系的 *** 。作者在概括地介绍时间地理学的产生背景及 *** 特色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城市社会研究中时间地理学 *** 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进入21世纪后,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亦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通过社会学和地理学对老龄化问题研究视角的对比分析,将时间地理学 *** 引入对城市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社会学视角与地理学视角相结合的城市老龄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展望时间地理学在城市老年服务设施的时间管理和空间管理、老年福利服务以及老年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3、时间和空间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层面的问题,也是当代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话题。但时间问题在旅游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文章着重探讨了旅游时间的性质与类型,将旅游时间由“旅游之外”引入“旅游之内”,提出了“旅游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形式”的基本思想;指出时空统一观是旅游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哲学观,时间视角与空间视角的有机结合,是全面地认识和考察旅游活动的性质与发展演变的基本分析视角。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指出,“旅游体验”应当成为旅游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不同时空尺度的组合构成了旅游学研究的十大对象(六大研究要素、四大关系对)与宏、微观两条研究路径。

4、针对当前中国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相对低靡的现状,本文对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研究框架、评价和研究 *** 体系、亟待研究的重点以及中心性和城市区域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概述,以期开创相关研究的新领域。

四、时间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时间地理学着重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根据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地理学是从空间出发,哲学家康德(I.Kant)从二元论哲学思想出发的学科;将地理学定义为进行空间事物研究的科学,这一论点成为近代地理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赫特纳和哈特向认为地理学的研究着重于空间体系,因此是一种分布论学科。但在实际论述中他们也承认地理学是“时间一般作为背景”的领域。哈特向论述了地貌、气候、现代文化要素研究中的时间与发生,指出地理学的主旨在于理解目前存在的世界。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愈来愈认识脱离时间就无从进行空间研究,地理学必须深入考察地理环境中时间的性质和作用,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地理学家强调地理学的时间研究之后,一些地理学家出版了专著,研究了大城市结构、人口和工业、建筑布局和配置,建立了时间空间模式,认为时间在所有的行为尺度中是一个基本组分,和空间一样同属于可利用的资源,近年来随着时间学的发展,时间周期中的相位律、增缩律,在地理过程中,均有大量体现。时间差中的顺时差理论、循序超越学说,已实际应用于预测预报。随着系统论、耗散结构等理论引入现代地理学,地球表层或地理系统被认为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因此它在时间上是有序的,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发展的历史。其动态过程具有方向性。这样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念,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中,并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相联系。因此,在地理学中也提出了时间不可逆性,从总体上说,地理过程不能反演。这些现代时间地理学观点对地理学基本理论的深化有重要意义。

五、高考地理 | 一定要搞懂地理时间的计算问题!不会的赶紧学

1、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 

3、地球上各地昼夜平分为二分日 

4、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 

5、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现象,下同) 

6、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 

7、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 

8、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 

9、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 n和30 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

10、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 

11、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x=l*cot(90-φ)的关系【cot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 

12、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 

1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夏至日 

14、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 

1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 

1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夏至日 

17、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夏至日 

18、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夏至日。 

1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夏至日。 

20、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夏至日 

21、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北23度26分是夏至日 

22、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更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夏至日 

2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冬至日:12月22日,下同) 

24、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 

2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 

26、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 

27、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冬至日 

28、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冬至日 

2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冬至日 

30、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冬至日 

31、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冬至日 

32、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南23度26分是冬至日 

33、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更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冬至日 

B:相对日期(日期关系) 

1、180度经线东面比西面晚一天,进行日期时间计算时认为180度经线是“死的”日界线(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2、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东面比西面早一天,这是绝对的,这还是一条“活的”日界线(因为它是变动的)

1、东早西晚(看似简单,非常有用,永恒的真理,我不知道你怎样理解) 

2、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3、还是在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有了上面3条,我们就可以根据任何一地的时间来推算全球其他地方的时间】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更大的时候,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5、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可能为负值),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6、通过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

7、通过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8、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9、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1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1、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时间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概念-第1张图片-

12、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13、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4、一天中,影长最短的时刻为地方时12:00

15、东/西 x区的区时为东经/西经 15* x度的地方时(eg.东八区就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15*8=120) 

16、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度地方时,不是北京(东经118度)的地方时 

17、某条经线东面日期比西面日期早一天(eg.东面为8号,西面为7号),该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8、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6:00

19、二分日,全球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

20、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出时间为6:00

21、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

2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1、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点的地方时,那么与其经度数相同的各地时间(地方时)也已知。

2、同一纬线各地日出地方时相同。这条的用处不如前一个大,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候,用于转化条件,也比较好用。 

首先声明,这“对称法则”绝对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对称法则,就是说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对称的,掌握这种对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地理问题。

比如,地球是对称的,南北半球是对称的,东经西经是对称的,气压带风带是对称的,洋流是对称的,昼夜半球是对称的,白昼关于正午对称,黑夜关于子夜对称,一天二十四小时关于12点对称等等等等……掌握对称法则,在解决时间计算问题时,你会感到思路骤然开阔,别忘了,学习地理就是天人和一!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自然地理学 地理学 概念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