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公式,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定义和计算
- 怎样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举例子
- 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
- 政治经济学: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如何计算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定义和计算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概念,指的是在当前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考虑到一般劳动熟练度和强度,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所必需的平均时间。这里的“标准生产条件”指的是相关行业普遍采用的先进技术设备。简而言之,它是衡量一个时期内生产某种商品所需时间与该时期总产量之比的指标。其单位为时间与商品数量的比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社会平均值,它反映了社会劳动力的平均投入,其中包括了社会劳动的广泛性和必要劳动的内在要求。重要的是,这个概念适用于商品生产过程,而非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这一概念源于 *** ,也被广泛应用于 *** 讨论,其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二、怎样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2、社会时间和必要劳动的比例关系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合成这样的概念并不难,重要的是怎样来表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我们经过研究发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包含着两个对立的因素,一个是时点因素,一个是劳动因素。这两个因素不是一致的,而是相互对立存在的。因此它们的关系应该用对立的方式表示,即社会时间/必要劳动。其中社会时间可以用“1”表示,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1/必要劳动。”
三、社会必要劳动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没有本质区别两个都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只不过一个用劳动一个用时间来衡量
2、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而衡量劳动量的尺度则是劳动时间。所以,社会必要劳动量也称之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一步理解价值的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在此说的“劳动”就是社会必要劳动量,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就如同一个单位用来衡量前者。为什么非要用时间来衡量呢?这个比较复杂,我一时也不好理解。网上的东西毕竟不那么人性化,有答案也不懂,你知道了随时告诉我。不过高中学习忙,建议抓住主流知识为主。
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举例子
每月工作30天,前15天工作工资用于养活自己,着15天属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部分时间,每月工作30天,前15天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养活自己,后面15天不属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五、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价值形态不同、计量方式不同、影响范围不同等区别。
1、价值形态不同: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是以个别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时间为基础,反映了个别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效率。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必需的平均劳动时间。是以整个社会的平均劳动能力和效率为基础,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2、计量方式不同:必要劳动时间常是通过统计和计算个别劳动者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时间来确定。是以个别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时间为单位进行计量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通过对整个社会范围内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总劳动时间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的。是以整个社会的平均劳动时间为单位进行计量的。
3、影响范围不同:必要劳动时间主要影响着个别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劳动价值。个别劳动者的工资往往与其实际劳动时间成正比。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决定了产品的社会价值和交换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产品的价值相对较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产品的价值相对较高。
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
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因此该企业总产量为10万件的120%,即12万件。每件商品所用的时间下降了20%,即为6小时的80%,即4.8小时。甲企业生产12万件商品所需的总时间是4.8小时乘以12万件,等于57.6万小时。
同样在2008年,甲乙两企业生产的全部商品数量为甲企业的12万件加上乙企业的8万件,总共是20万件。两企业生产这些商品所用的总时间是甲企业的57.6万小时加上乙企业的80万小时,合计137.6万小时。
因此,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37.6万小时除以20万件商品,等于6.88小时,大约是7小时。
七、政治经济学: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如何计算
1、因为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只是创造符合自己工资的那部分价值V(注意:不变资本也在此时间内由工人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C只是被转移了,而V被创造了出来),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则是剩余价值M。又因为价值量和劳动时间成比例,所以有:
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V:M=1:4;
3、必要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1/5)=2(小时);
4、剩余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4/5)=8(小时);
5、不变资本(C)即消耗的生产资料为40元;
6、可变资本(V)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2元;
7、剩余价值(M)即总产值-(C+V)=8元;
8、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值,即m/v=4。
9、按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全社会的平均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根本尺度。个别劳动生产力高于社会劳动生产力,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生产力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量越多;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越大。
10、首先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首批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文章分享结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和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公式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